Saturday, July 2, 2011

[中国数字时代] 共产党万岁万万岁 — 给我党90大寿的献辞

Thank you for using rssforward.com! This service has been made possible by all our customers. In order to provide a sustainable, best of the breed RSS to Email experience, we've chosen to keep this as a paid subscription service. If you are satisfied with your free trial, please sign-up today. Subscriptions without a plan would soon be removed. Thank you!

3055410872194957155 共产党万岁万万岁 — 给我党90大寿的献辞

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始于欧洲,染红半个地球,却在一瞬间的高潮后萎缩,濒临灭绝,退化成为地球的又一珍稀物种,仅残存于亚洲和美洲的几个国家之中。党的既得利益者们和高官们,金家父子,还有一些执迷不悟的卫道士,都在被避免被历史彻底埋葬而进行最后的努力。

历经了多年的挫折、失落和惨败,今天世界仅存的共产主义者们在苟延残喘之中终于有了一丝福音: 人类最庞大也是最后的共产党,在中国这个古老的国家迎来了其90岁寿辰。 虽然没有多国共产党领袖发来的贺词、贺电,没有大规模阅兵式,没有世界人民的欢呼,没有国际媒体的关注,但却有精心打造的举国上下红歌会,有绞尽脑汁献来的90诞辰厚礼,有花的海洋。 从芙蓉JJ到宋将军,人人沉浸在快感和高亢之中。 甚至就连监狱里的囚徒,医院里的精神病患者,脑残病人,虔诚的基督徒,坚定的佛教徒,也在齐声高唱赞歌,感谢党的恩情,颂扬党的光辉,坚定不移地永远跟党走。

九十多年前,苏俄布尔什维克获得十月革命胜利后,急需打破经济封锁和武装干涉、扩展革命的成果、寻求外界的支持,以巩固其政权,为此苏俄开始向邻国中国派遣密使进行渗透。这些来华密使有:布尔特曼、波波夫(1917年)、波塔波夫(1917年)、阿加廖夫、威廉斯基(1920年)、马林(1921年)、尼科尔斯基 (1921年)、魏金斯基等。 他们来华的目的只有一个: 在中国建立一个亲苏俄的政权。 在苏联的无私扶持下,在源源不断的卢布的资助下,九十年前的今天,中国共产党成立了。无论中国共产党是否有意,俄国确实拿到了当他们想要的一切:过去的90年间中国没有在实质上挑战过俄国的任何利益,沙皇侵占的大片中国领土被永久性地承认了,一个新的国家 — 从中国分裂出去的蒙古成了俄国和中国之间的永久屏障,中国死伤几十万将士替苏俄打平了朝鲜战争。

九十年后的今天,全世界还残存大约9000万名共产党员,这其中有8000多万在中国。 按理说任何一个组织中能够坚持到最后的一定是其中坚力量。 事实恰恰相反。中国的这8000多万共产党员中,丝毫不懂得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的大约占99.9%, 从来没有读过任何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或文献的占大约99%,没有学习过中国共产党纲领和章程的大约占90%,不知道中国共产党原来还曾是一个为中国实现民主而奋斗过的政党的占95%,不知道共产党的干部必须是投票选出来的占70%,坚信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的民主和自由而奋斗的不到0.1%,准备为伟大的共产主义事业献身的,早已被共产党自己杀绝,剩下的大约占其党员人数的0.0%。也就是说,在中国真正的的共产党人实际上已经绝迹。

九十年前的中国共产党靠苏联的卢布勉强度日,其创始人经常食不果腹,忍饥挨饿。 九十年后的中国共产党是全世界有史以来最富有的政党,掌握了世界第二大的经济和万亿美元的财富,可以自由提取国库中的一切来自人民的钱财,拿出超过军费3倍的纳税人的血汗来吃喝,动用纳税人几十亿元钱为自己的90大寿过生日。 在这样一个红色中国,百分之0.4的人掌握了全国70%的财富。 而这百分之0.4的人,大多属于那个叫做中国共产党的组织。 今天就是小小的一个区党委书记,家里都是金山一座。 这就是教科书中所说的共产主义先锋队,无产阶级政党,解放全人类的希望。

九十年前中国共产党成立时,共产党的每一个干部和成员都面临着被当局追捕、剿杀、暗算的危险。 事实上大多数中国共产党早年的干部都被当局砍头。九十年后中国共产党的许多高官仍然面临着类似的危险:只要认真一点,大批共产党干部随时可能被投入监狱,成为自己政党的阶下囚。 但这些共产党干部的罪名同90年前完全不一样,他们面临的指控主要是:贪污、受贿、无法解释的巨额财富、叛国投敌、强奸民女,等等极其严重的罪行。 如果对每一个中国共产党高官的收入和财产进行认真的调查,依法定罪,他们中绝大多数都将面临死刑。对于他们来说,这是最后的斗争,一定要团结起来到明天。

九十年前苏联的卢布催产了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拿出国家利益偿还苏联的卢布和人情。 九十年后中国共产党的干部们仍然在把大笔资金往国外输送,但那不是为了偿还旧债或在国外建立新的共产党组织或亲中共的政府,而是为了给这些共产党干部自己寻找一条可靠的后路。当有一天他们面临贪污受贿的指控时,他们可以从容不迫地躲到资本主义国家的安全港里,靠着那笔花不完的款项和西方的完善的法治保护他们安度晚年。 每一天每一刻都有大笔资金被中国共产党的干部们通过各种形式源源不断地转移到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等资本主义国家。英特纳雄耐尔就是这样实现的。

九十年前在上海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规定了党的纲领是"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由劳动阶级重建国家,直至消灭阶级差别;采用无产阶级专政,以达到阶级斗争的目的──消灭阶级;废除资本私有制,没收一切生产资料,如机器、土地、厂房、半成品等,归社会所有;联合第三国际"。从来就没有人怀疑中国共产党的纲领是儿戏,尽管今天这份文件的原文只有俄文的版本。 在过去90年中,中国共产党本身有大约有数百万志士死在各种场合,例如国民党的监狱中,与国民党打仗的战场上,等等。 但这些志士大多数却是死于共产党自身的迫害。例如1966—1976年期间可能有多达几十万的共产党员被自己人整死。 共产党也造成了更多的非共产党人士的死亡。 例如1946—1949年的内战中导致敌方上百万士兵死亡,1959—1961年政策失误导致可能多达数千万农民饿死,等等。

然而在国家和社会付出高昂的代价后共产党非但没有达到原先的纲领所规划的目标,反而在一步步远离原先的目标。 今天的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军队还存在吗?资产阶级被推翻了吗?劳动阶级重建了自己的国家吗? 阶级差别消灭了吗? 资本私有制废除了吗? 一切生产资料归社会所有了吗? 都没有。 甚至就连中国古老的卖淫制度,这个曾经被共产党的始祖们痛恨至极的罪恶都没有得到根绝。九十年后的今天,中国的妇女仍然在被以批发或零售的方式叫卖。 暗娼泛滥,明娼不绝。 就在几天前,武汉东湖沙滩浴场25日上演一场财富相亲会。 出席的60名千里挑一的佳丽,身着火辣的比基尼,大面积裸露肉体,在众多富豪面前公开叫卖。九十年前共产党成立时虽然没有把禁止这种商业行径写入党的纲领,但很难想象一个共产党国家会允许这种古老的罪恶在光天化日下进行。

共产主义也许从理论上来说是人类最理想和最完美的制度,但从实践上来说却是人类社会最邪恶的,离天堂最远的制度,不然就不会有数以亿计的人民从那个制度死里逃生。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民主制度绝对不是最好的和最完美的制度,但却是在目前这个时代最切实可行的,离地狱最远的制度。 不然这个世界上绝对不会有成千上万的人民冒着生命危险要到达这些民主国家,这其中也包括许多来自中国的、追随共产党大半辈子的中国共产党员。

世界上许多政党和政治派别在失去政权或被推翻后都有可能卷土重来。 唯一的例外是两个政党: 一个是德国社会主义工人党,另一个是共产党。

共产党政权的年限一般不会超过50年,最后的结局都是被本国人民永久唾弃,永世不得翻身。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取得了辉煌的胜利,之所以可以掌握政权60多年丝毫不见退却之意,其公开的秘密用过去的话就是"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用张之洞的话来说就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什么是"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什么是"中国特色",什么是"中学"呢? 这就是"老子打天下就要坐天下",就是官本位,就是皇权的世袭,就是中央集权下的庞大的官僚系统,就是苛捐杂税压得农民无法活命,就是有权人疯狂圈地,就是多妻制,就是朱门酒肉臭、路由冻死骨,就是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而另一部分人永远富不起来。一句话,就是中国的封建制。 而中国的封建制已经延续了几千年,再玩个百十年也不算什么稀奇。 搞封建主义事业,管它叫什么名字,共产党也好,特色社会主义也好,不长寿那就不符合中国国情。

所以从历史的意义上来看,中国共产党的胜利其实就是中国历史长河中一次比较成功的农民起义。 共产主义只不过是个招牌,就跟"替天行道"这个招牌一样。 所以你完全可以把现今这个政权称为毛家王朝,或简称为"天朝"。 毛泽东就是天朝的始祖,民间俗称"毛先帝",用官方语言来说就是新中国第一代领导人。 现在第五代快要登基了。 历史上只有帝王的政权把不同时期的领导人以"代"划分。 如乔治五世、彼得一世、唐太宗、宋高宗等等。 百度、新浪、搜狐、强国都不把"毛先帝"、"天朝"作为敏感词,这说明我党默认了这种封建王朝性质。 世界仅存的三个共产党政权,都具有这种王朝特色。 如古巴的老卡把他的权力交给他的弟弟,朝鲜的老金已经把权力交接到金三代了。

所以和中国历代每一次农民起义胜利一样,起义成功的农民只是砸烂了套在自己身上的枷锁,起义一成功,他们一当上皇帝,便把枷锁立即套在别人的身上。所以90年前可以建立一个政党,而90年后却不可以了,90年前可以革命,90年后却不让革命了。 所以90年前人们可以自由批评政府的弊病,90年后却只有歌颂党的自由。 懂得这一点,您就不必为中国今日的许多怪现象大惊小怪。什么"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什么《建党伟业》,说了那么多的话,唱了那么多的歌,演了那么多的戏,那里面的台词其实只有一句,这就是:天下是老子打的,老子凭什么不坐?! 不但老子要坐,而且子子孙孙都要坐。 因为党就是人民的救世主,党就是当今的神仙皇帝!

既然如此,在今天这个大喜日子里,俺要对党说什么呢? 想来想去,千言万语,还是这句话最合乎中国国情:伟大、光荣、正确的中国共产党万岁、万岁、万万岁!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

© CDT aggregator for 中国数字时代, 2011. | Permalink | No comment | Add to del.icio.us
Post tags: , ,
获取最新TOR网桥,请电邮 fanqiangyakexi1@gmail.com 点击这里下载翻墙软件。
穿墙阅读数字时代? 请发电邮(最好用Gmail)到: chinadigitaltimes+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CDT aggregator 03 Jul, 2011

[中国数字时代] 暴力侵权引发暴力维权(图文)

Thank you for using rssforward.com! This service has been made possible by all our customers. In order to provide a sustainable, best of the breed RSS to Email experience, we've chosen to keep this as a paid subscription service. If you are satisfied with your free trial, please sign-up today. Subscriptions without a plan would soon be removed. Thank you!

6月5日,湖北省利川市都亭街道办事处党委书记冉建新在利川市巴东县纪委办公地址内暴毙,死状恐怖(图)

%E5%86%89%E6%AD%BB 暴力侵权引发暴力维权(图文)

死者冉建新曾任反贪局长,后调任他的出生地利川市中心区域都亭街道(行政与乡镇同级)任党委书记。街道辖下的教场村是冉的祖籍,11个村民组共三千余人,原是农村转城市的居民,大部分土地已在2002年被征收。
利川市政府为了多腾出土地拍卖,认为农民私建的住宅多属「三违反」,必须清拆,市电视节目天天播放市政府的强硬政策,拆!拆!拆!「清拆三违办公室」公布要清拆的民宅计3390户,面积450,000平方米。
村民失去农田土地生计无门,靠仅存的住宅松动一点可以出租,死命抗拒清拆。土生土长的冉建新一姓族人不少,人称冉为「二哥」,为人豪爽,颇有楚国遗民风范。他顶住市委不让强拆他辖下的民宅,得罪了市委领导李伟。李伟多次放言要搞冉建新,冉闻知托人求情不果,卒于2010年11月被带走到巴东「双规」,同时带走与冉有关的人员及村民四十多人问话拘留十天八天,搜集冉建新的罪证,要整垮他。大概是冉建新不肯低头就范,终于横死在纪委的关押中。死前用厕纸写了几页遗书交家属,交代事情的始末。
冉建新的死讯及恐怖死状传回家乡,其亲属乡亲上千人赶到巴东,干脆就在纪委大楼前布置灵堂。第二天几千人围攻利川市政府,政府派大批军警装甲车平息。
湖北省监于事态严重,立即宣布拘捕巴东纪委两名弄死冉建新的干部,以息民愤。
随后又把利川市委李伟等两人撤职查办,给冉建新恢复名誉,据闻赔偿金额达500万元。并以市政府名义给冉建新开追悼会,副市长致悼词。
追悼会场面震憾,全市五万群众前来吊唁,告别这位肯为村民出头的乡镇干部,他是大号的钱云会!
冉建新生前保护了村民利益而丧生,死后村民群起暴力为他讨回公道,真是民心不可侮!
不知中共是否幡然省悟?

下图是冉建新追悼会盛况(图)

%E5%86%89%E5%BB%BA%E6%96%B0%E8%BF%BD%E6%82%BC%E4%BC%9A 暴力侵权引发暴力维权(图文)
%E5%86%89 暴力侵权引发暴力维权(图文)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

© CDT aggregator for 中国数字时代, 2011. | Permalink | No comment | Add to del.icio.us
Post tags: , , , ,
获取最新TOR网桥,请电邮 fanqiangyakexi1@gmail.com 点击这里下载翻墙软件。
穿墙阅读数字时代? 请发电邮(最好用Gmail)到: chinadigitaltimes+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CDT aggregator 03 Jul, 2011

[中国数字时代] 香港: 驻港部队高调演练装甲车开上弥敦道疑似六四重演

Thank you for using rssforward.com! This service has been made possible by all our customers. In order to provide a sustainable, best of the breed RSS to Email experience, we've chosen to keep this as a paid subscription service. If you are satisfied with your free trial, please sign-up today. Subscriptions without a plan would soon be removed. Thank you!

驻港部队高调演练装甲车开上弥敦道疑似六四重演
 香港: 驻港部队高调演练装甲车开上弥敦道疑似六四重演
驻港部队高调演练装甲车开上弥敦道

7.1回归港人年度游行示威日前夕,解放军驻港部队一反过去之低调,在香港市区进行海陆空三军联合跨营机动支援反恐演练,有市民更目击有数辆装甲车开上繁忙的弥敦道,大有六四的气氛,惊疑六四事件在香港上演。

     时事评论员林和立被传媒引述指称,驻港部队选择在敏感时刻在闹市高调演练,反映中央想借此威慑香港人。

 1997香港回归之前,解放军应否驻港曾一度引起中共内部争议,前人大副委员长黄华以及前国防部长耿飚为了开释港人疑虑,均曾经表示解放军无须驻守香港,但此说遭中共元老邓小平斥为「胡说八道」,解放军亦在1997年6月30日深夜从深圳开进香港,体现中国对香港主权的回收。

 但驻港部队到了2002年6月才首次邀请传媒采访为期两日的海陆空演习,但只属小规模的演练。之后,驻港部队多次举行开放日,供市民参观军营,驻港部队示范模拟实战演练成为开放日的指定节目。2004年起,驻港部队首次参加香港演习,与香港警方、政府飞行服务队、消防处及海事处等多个部门联合演习。

 驻港部队30日早上开始,在中环和维港两岸进行海陆空三军联合跨营机动支援反恐演练,中午12时结束。解放军在午后透过香港特区政府新闻处发放今次演练的新闻稿和照片,显示陆空三军空群而出,包括步兵、装甲兵、特种兵全副武装,另多架军用直升机以及海空巡逻队等展开侦察、狙击、抓捕和护衞重点目标行动演练。

 演练在中环、维港两岸等地点进行,载有手持步枪解放军的军车巡经中环闹市,另有全副武装的解防军在添马舰军营附近进行反恐防暴演练,捉拿「暴徒」。驻港部队表示,演练有助提升部队处理突发事件能力。部队使用的配备包括新型步兵战车、中国最新型号的侦测反恐军用直升机「直9-ZH型直升机」、反恐装备的麻醉枪、「 NL28系列型两用弓弩」等。

 林和立告诉《苹果日报》,驻港部队演练过去多选择在军营或偏离市区的地点,很少在7.1前夕等敏感日子进行。对于驻港部队高调进行海陆空三军反恐演练,他直言大有北京政府威吓港人的意味。

 

 

关键词 六四

 香港: 驻港部队高调演练装甲车开上弥敦道疑似六四重演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

© CDT aggregator for 中国数字时代, 2011. | Permalink | No comment | Add to del.icio.us
Post tags:
获取最新TOR网桥,请电邮 fanqiangyakexi1@gmail.com 点击这里下载翻墙软件。
穿墙阅读数字时代? 请发电邮(最好用Gmail)到: chinadigitaltimes+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CDT aggregator 03 Jul, 2011

[中国数字时代] 《建党伟业》国外主要媒体影评速递

Thank you for using rssforward.com! This service has been made possible by all our customers. In order to provide a sustainable, best of the breed RSS to Email experience, we've chosen to keep this as a paid subscription service. If you are satisfied with your free trial, please sign-up today. Subscriptions without a plan would soon be removed. Thank you!


翻译:米粒

『直观地展示了中国历史』(《纽约时报》
(Chinese History, Straight From the Source)
By ANDY WEBSTER

"伟大复兴的开端"("Beginning of the Great
Revival"),(在中国叫做《建党伟业》)——2009年《建国大业》的姊妹篇电影——是一部关于1911到1921年之间中国历史的规模宏大、不规则拼接而成的作品,以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为影片结尾。(影片为建党90周年献礼,在中国境内正以巨大的规模上映;国家广电总局预计总观影人数将超过3000万。)影片侧重描绘了五四运动,这是学生们在北京发起的一场声讨无能政府的集会,导火索是1919年巴黎和会上没能成功从列强手中夺回山东省。

任何一个不甚熟悉这段历史的人,都会被影片中极度密集的事件弄晕,即便有了介绍性的字幕和飞驰而过的人物注释也没有太大帮助。人物非常纷繁:仔细看看,你会发现袁世凯是周润发饰演的,中华民国最初的那个妄想自大的临时大总统;而导演吴宇森饰演了下一任大总统林森。饰演思想先锋陈独秀的冯远征有很突出的表演。最高领导者毛泽东,角色由刘烨饰演,谦逊朴素而思维敏感;影片中还有纯洁的爱情故事,描写了毛泽东对杨开慧的追求(由李沁饰演,角色纯洁、恭敬)。

除去战争镜头,很少有流血场面,只有大量关于无产阶级夺取统治权的沉闷说教。影片加入了一些好莱坞特有的效果比如分屏、电脑特效,《建党伟业》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电影制作水准的良好代表。但同样也只能说明,中国的主流院线和西方相比,在自吹自擂方面真是不甘示弱啊。

『讲述建党历史的臃肿、无聊的电影』(《洛杉矶时报》
By Mark Olsen

影片开头的字幕告诉我们,这部新电影《建党伟业》,是"献给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不幸的是这部电影好像并没承担好这艰巨的重任。

作为2009年《建国大业》的姊妹篇,《伟业》有多种多样的宣传口号——甚至结尾都是一面飘扬的红旗——但"伟大复兴"这个词用在这里真是有点太大了。

为了把这复杂的故事尽量讲得简单,制作方也做了各种努力,电影中有很多字幕来介绍人物、事件发生的日期、地点,以达到让观众快速地浏览1911年到1921年中国历史的目的。

由韩三平、黄建新执导(和《建国》一样),剧本由年轻的剧作家董哲和郭俊立执笔,因为电影主创人员对建党故事的影像化有太多要求和想法,《伟业》被多次搁置不前,而结果就是它变成了单纯叙述历史的白开水。举个简单的例子吧,中国共产党成立这件事,里面真的需要穿插点小爱情来当陪衬吗?

而表现影片真正主旨的镜头,大部分是一堆人在个房间里群情激昂地展望国家的未来。还是有些戏剧冲突的成分,但的确太书呆子气了。

《伟业》的海报告诉我们这部电影有超过150名影星参与。但就算有周润发和刘德华这样的重量级演员,也没能挽救这部电影无聊的事实。

《今日多伦多报》
By Radheyan Simonpillai

《建党伟业》是一部宣传红色思想的巨制,但不论怎样看来它一点都不激动人心。

这部有明显倾向、叙述无聊的电影,讲述了中国共产党发起于1911年推翻清王朝的辛亥革命。从那一刻开始我们就被灌输了各种无关痛痒的战争,引发公众哗然的各种暗杀行动,革命暴动,还有长篇大论的各种演讲,甚至没法看懂谁讲了什么。(没办法,所有人都是三个音节的名字,听起来还那么像。)

电影整个就像把百科全书里面几页撕下来直接当了剧本。电影的宣传噱头"150个巨星"饰演了各种历史人物,但一个都记不住(包括周润发和刘德华),因为他们的角色基本一晃而过。最像主角的应该是刘烨饰演的年轻时代的毛泽东,这角色却因为温柔甜蜜显得非常格格不入。

《好莱坞记者报》
by Maggie Lee

《伟大复兴的开始》,也叫《建党伟业》,是《建国大业》的前传。两部电影都由韩三平(中国电影总公司主席)和黄建新联合执导,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历程。《建国大业》展现了共产党是如何赢得内战的;《伟业》则解释了政党的最初建立。相比前作,并没有很大的历史规模,因此也没有前作那么详细,这部由韩三平和黄建新联合执导的中国献礼影片,还穿插了一小段年轻时代毛泽东的爱情故事。

《建国大业》曾以6490万美元席卷全国票房。《建党伟业》也有着同样庞大的观影群体,五天之内票房就达到了1790万美元。在海外的上映,包括美国,就不能期待这么热烈的反响了。

对每个没有学习过中国历史的观众来说,《建国大业》讲的只有无休无止的各种开会。在《建党伟业》中,开会场景少了些,取而代之的是各种演说和宣讲。两位导演召集了大批有影响的明星来为电影拉动更多的人气,但如果你不慎不认识这些演员,或者对中国革命历史上"谁是谁"的问题比较迷糊的话,你会面对着海量出现的各种人名字幕晕头转向。

电影讲述的历史开始于1912年,即清王朝刚刚被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颓然的时候。影片一开始描述了临时大总统袁世凯(周润发饰)狂妄地想要自立为王,但有违国民党政府和人民意愿。即使这段最有戏剧冲突了,但直到云南战争场面之前,还是剧情铺垫了40分钟之多。这场著名的战争里,将军蔡锷(刘德华饰)率两万大军大败袁世凯的八万军队。

第二场接着讲了袁世凯卸任以后的政治状况,国家变得权利真空,而日本人虎视眈眈。这是一个拨云见雾的过程,各种爱国人士、有识之士,互相理论,分析中国的现状。

这个情形一直持续着直到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场面人群攒动,思想先进的抗议者激烈地冲突着,传达着一场革命的本质:令人振奋的伸张着自己的权利。

问题也在于董哲、郭俊立和黄新创作的剧本上,硬生生地把毛泽东(刘烨饰)早年的生活加到其他人的活动当众,比如陈独秀,李大钊,胡适(吴彦祖饰),同样还有更莫名奇妙出现的周恩来(陈坤饰),朱德,邓小平,全都展现在一张历史画卷上。

大量的明星一晃而过,就像罗伯特·阿特曼(Robert
Altman)的《云裳风暴》(Prêt-à-Porter,1994)中明星们在梯形台和派对中一晃而过一样。剧中叙述完整的故事应该只有毛泽东的了。诚然,他一开始从长沙走出来,后来又去北京大学图书馆任职的故事,也并不很吸引人。但高大挺拔,成熟稳健的刘烨赋予了一个良好的形象,他和杨昌济的女儿杨开慧的感情故事大部分在学校长廊里发生,就像一出怀旧的校园爱情剧。

最后一场是两个苏维埃官员的无关紧要的间谍戏。两个重要人物陷入神秘的盯梢跟踪战里。

影片最大的价值应该是对历史的每个片段都有涉及吧。

 

来源:Cinephilia

链接:http://cinephilia.net/archives/7537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

© CDT aggregator for 中国数字时代, 2011. | Permalink | No comment | Add to del.icio.us
Post tags: , , ,
获取最新TOR网桥,请电邮 fanqiangyakexi1@gmail.com 点击这里下载翻墙软件。
穿墙阅读数字时代? 请发电邮(最好用Gmail)到: chinadigitaltimes+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CDT aggregator 03 Jul, 2011

[中国数字时代] 自己给自己祝寿

Thank you for using rssforward.com! This service has been made possible by all our customers. In order to provide a sustainable, best of the breed RSS to Email experience, we've chosen to keep this as a paid subscription service. If you are satisfied with your free trial, please sign-up today. Subscriptions without a plan would soon be removed. Thank you!

自己给自己庆生,自己给自己祝寿,自己赞美自己,自己歌颂自己,还搞的很热闹。神奇乎?

还不用担心费用,所有费用都是公费。

就算古代的皇帝也没这样搞的,相反,他们大多会在生日这一天,或给穷人拨一些钱粮,或释放一些犯人,惠泽天下。

现在,屁!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

© CDT aggregator for 中国数字时代, 2011. | Permalink | No comment | Add to del.icio.us
Post tags: , ,
获取最新TOR网桥,请电邮 fanqiangyakexi1@gmail.com 点击这里下载翻墙软件。
穿墙阅读数字时代? 请发电邮(最好用Gmail)到: chinadigitaltimes+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CDT aggregator 03 Jul, 2011

[中国数字时代] 利比亚让中国外交”开窍“了

Thank you for using rssforward.com! This service has been made possible by all our customers. In order to provide a sustainable, best of the breed RSS to Email experience, we've chosen to keep this as a paid subscription service. If you are satisfied with your free trial, please sign-up today. Subscriptions without a plan would soon be removed. Thank you!

南洋商报专栏,已刊发
 
 
 
中国和利比亚的关系,可谓典型符号—既可彰显中国和非洲、阿拉伯国家的关系,亦可观照中国对待独裁国家的态度,更预示中国外交调整的必要性。
利比亚战事,始于3个月前的联合国1973号决议。中国和俄罗斯投了弃权票,中国一如既往希望政治解决,借以在西方和利比亚之间维持外交平衡。"禁飞区"变成了一场拉锯战,而时间显然不在卡扎菲这边。中国"两面光"的外交举措,反而变得进退失据。当前,德、英、法等十多国承认利比亚临时政府的合法性,刚在不久前声明与中国"在重大国际问题上共进退"的"战略协作伙伴"俄罗斯,也颠覆原有立场,转而强调卡扎菲必须下台。
中国外交似乎已经开窍。刚刚,中国政府和班加西的"全国过渡委员会"进行接触,而且公开高调。这意味着,中国和西方国家一样,都在迎接着"后卡扎菲时代"的来临,中国走出了外交调整的重要一步。

中利关系,并不深厚。媒体报道,近日美国国务卿希拉里所谓的"新殖民主义",就是卡扎菲所发明。卡扎菲在阿拉伯世界没有影响力,就想在非洲搞一个他主导的非洲合众国。但是,中国在非洲的巨大影响力打碎了卡扎菲的"野心",他把中国称作"新殖民主义"。因此,在对抗中国在非洲影响力方面,美国和利比亚并无二致,只是利比亚更像是"贪心不足蛇吞象"罢了。尤其是在2006年的中非合作论坛峰会,参与峰会的49个非洲国家中,有48个是国家元首,唯有利比亚派出的是低级别的外交部副部长。

可见,中利关系是纯粹的经济关系,而缺乏政治上的亲密。而中国也深知这种功利关系的脆弱性,从而在利比亚局势紊乱不堪时动用最大规模的国家力量撤侨,导致中方在利损失高达188亿美元(或者更多)。成熟的大国外交,追求的是利益最大化,中国撤侨看似人性化,却使中国的经济利益大幅受损。以至于中国内地人士也感觉如此撤侨有些草率,因为传统上更为重视侨民生命安全的美欧等国,相比之下并没有急切行动。

更值思考的是,对于卡扎菲,中国待其始终不薄。但结果却是大异其趣,尤其是俄罗斯,采取了其一贯的外交颠覆之策,先和中国抱团,继而倒向西方。从北约轰炸前南到西方对利比亚动武,俄罗斯似乎一直在外交上耍中国一道。就为了不干涉内政的原则,中国就为几个千夫所指的独裁者埋单?中国外交的中庸平和,反而总是为西方世界视为支持独裁者。

可见,中国的大国外交,在我看来更像是中国春秋时期的宋襄公,讲求原则但却有些迂腐,因而不仅为一些无赖小国所利用,也被世界大国误读为不负责任。近日,政治学者斯科特·霍克利就在《外交学者》杂志上撰文,称中国的外交的"不干涉"原则是"中国的漠不关心主义"。

确切讲,和中国经贸覆盖全球的扩展能力相比,中国的外交和军力都是严重滞后的。中国军力在增强(蓝水海军战略的提出,航母舰队的建设),但中国外交与时俱进的步幅有些踯躅不前。中国政经精英,要么无休止地争议要不要坚持韬光养晦,要么就是割不断和亚非拉"穷亲戚"的外交血脉,尤其是那些抓狂的麻烦制造者。殊不知,邓小平先生的韬光养晦,是典型实用的现实主义外交。领会不透邓的外交精髓,就会陷入教条主义的外交麻烦。

最现实的中国外交就是,最小限度地和美国外交发生龃龉,最大限度地和美国维持和谐外交关系。可以设想一下,如果中国在全球范围内外交上配合美国,尤其是对一些美国认定的"无赖"国家上施以援手,美国是否也会在中国地缘周边少一些戒心?中国是不是也会少了军事现代化的障碍,乃至更容易化解在南海、东海和邻国的矛盾和争端?

大国外交无法用假设得出结论,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大国外交从来都少不了妥协乃至交易。中国可以拿来美式市场经济和自由贸易,为何不能在外交上更灵活一些,形成G2共治的亚太和全球外交新局呢?

独立自主外交和不干涉内政原则,在小国寡民乃至"冷战"时代,确乎不失为一种中庸理想的外交模式。但在全球化时代,这显然不可能,国力所系,全球对中国寄予更多的厚望,不走出"不干涉"的窠臼,不仅国际社会失望,中国的国益也难得保全。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

© CDT aggregator for 中国数字时代, 2011. | Permalink | No comment | Add to del.icio.us
Post tags: , ,
获取最新TOR网桥,请电邮 fanqiangyakexi1@gmail.com 点击这里下载翻墙软件。
穿墙阅读数字时代? 请发电邮(最好用Gmail)到: chinadigitaltimes+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CDT aggregator 03 Jul, 2011

[中国数字时代] 《南方周末》被大清洗——天朝你对不起新闻人的理想

Thank you for using rssforward.com! This service has been made possible by all our customers. In order to provide a sustainable, best of the breed RSS to Email experience, we've chosen to keep this as a paid subscription service. If you are satisfied with your free trial, please sign-up today. Subscriptions without a plan would soon be removed. Thank you!

》被大清洗 天朝你对不起新闻人的理想

唯一敢于直言的媒体被水产,《南方周末》高层被大清洗,大批记者辞职,已被水产过两次
南方周末因为上次朱熔基的报道惹上麻烦,高层被大清洗,大批记者辞职. 「又一个多雨的季节——而城市,已经是别样的城市。」被誉为中国报业改革先驱的广东南方日报报业集团辖下的《南方周末》,近期疑因刊登批评领导人恋栈权位、老而不退的文章而被严厉整顿,集团高层被「大清洗」。该报总编辑被降职,大批记者纷纷辞职,并在十日出版的一千期纪念号中,赋诗作无声抗议,似在哀悼一把开放声音的熄灭。

北京上月的两会期间,《南方周末》破天荒刊登二十四版朱丨镕基的专辑。其中一篇署名「南方周末一群年轻新闻工作者」所写的「给朱总理的一封信」说:「我们知道,您希望达到的目标,并没有都实现,您希望突破的障碍不少仍然存在。我们只想道出我们所想:在中国社会巨大的转型期,任何功过都不是短期能够看清的,今天的评说完全可以付之一笑。历史的长河淘砺出的只会是一个真理——为民族鞠躬尽瘁的政治家,人民永远不会忘记!」

这个专辑藉对朱丨镕基的高度赞扬,北京对有关报道十分震怒,主掌《南方周末》近两年的总编辑向熹,随即被「降职」为副总编辑。
据了解,高层被大幅整顿后,《南方周末》大批记者均感到心灰意冷,近日已陆续辞职。他们的行动,恰巧与前天出版的第一千期纪念号中刊登的「千期献辞」(见附表)遥相呼应:「一份理想,一个新闻人共同的使命与方向,我们来而复往。今天或未来,无论身处何方,我们微笑,对这个国家,依然充满梦想.

上月中旬,南方日报报业集团辖下的《21世纪环球报道》亦因为在两会期间刊登毛丨z东秘书李锐的专访,呼吁政改和批评邓丨x平的文章,而遭到暂时停刊的处分。而隶属中丨共广东省委的南方日报报业集团高层则传出人事异动,多名副总编辑职务被调动,广东省委宣传部新闻处长张东明出任集团副总编辑,并主管《南方周末》。
这次南方报业集团高层人事调整主要涉及副总编一级,社长范以锦和总编辑杨兴峰没动。原副总编王培南改任第一副总编,协助总编主持工作;原集团第一副总编、机关党委书记王春芙被免去职务,改任《南方都市报》总编辑;调升原南方网主编丘克军任副总编,兼任「二十一世纪报系」主编;中丨共广东省委宣传部新闻处长张东明空降南方集团,出任集团副总编,兼任《南方周末》主编,彰显中丨共「党管报纸」原则。

南方报业集团高层人事遭「洗牌」的原因,与日前该集团所属的《二十一世纪环球报导》及《南方周末》遭北京批评不无关系,前者在北京人大政协期间发表专访异丨议人士、前毛丨泽东秘书李锐的文章,呼吁政改并批评邓丨小平;后者则以二十四整版专刊为即将离任的国务院总理朱丨镕基「评功摆好」。《二十一世纪环球报导》上月被「停刊整改」,《南方周末》则重蹈一九九九年报导「张君案」的覆辙,更换主要领导人。

《南方都市报》在北京「两会」期间呼吁国际社会介入调查广东SARS疫情,以及《南方日报》日前有关「国有企业整体退出竞争」的报导,引发北京当局的批评。据称,中丨共广东省委主要领导对南方报业集团极为不满,指示省委宣传部组织整顿小组,于上月初进入南方报业集团大幅调整人事。

有关人士认为,这次处理手法与以往迥异,不再接受「子报出事子报负责」的处理方式,而是直接对集团高层动手,这种「釜底抽薪」作法显示,北京当局要从根本上解决报业集团成员违规问题.

附《南方周末》千期献辞:

南国春雨落尽

千周已逝

几代心力

乃见文字万千,洋洋大观

文人心怀书生意气

谁不念洛神飞袂曲水流觞

然国脉民瘼江湖庙堂

艰险跋涉只为了这千年一脉的进退忧伤

一份理想

一个新闻人共同的使命与方向

我们来而复往

今天或未来
无论身处何方

我们微笑
对这个国家

依然充满梦想。
46 12701 8fbca316ce34865 《南方周末》被大清洗——天朝你对不起新闻人的理想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

© CDT aggregator for 中国数字时代, 2011. | Permalink | No comment | Add to del.icio.us
Post tags: , , , ,
获取最新TOR网桥,请电邮 fanqiangyakexi1@gmail.com 点击这里下载翻墙软件。
穿墙阅读数字时代? 请发电邮(最好用Gmail)到: chinadigitaltimes+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CDT aggregator 03 Jul, 2011

[中国数字时代] duanzi: Via @akid zz:我有次进入校门时被保安拦住,被问了三个哲学上的终极问题: “你是谁?”…

Thank you for using rssforward.com! This service has been made possible by all our customers. In order to provide a sustainable, best of the breed RSS to Email experience, we've chosen to keep this as a paid subscription service. If you are satisfied with your free trial, please sign-up today. Subscriptions without a plan would soon be removed. Thank you!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

© CDT aggregator for 中国数字时代, 2011. | Permalink | No comment | Add to del.icio.us
Post tags:
获取最新TOR网桥,请电邮 fanqiangyakexi1@gmail.com 点击这里下载翻墙软件。
穿墙阅读数字时代? 请发电邮(最好用Gmail)到: chinadigitaltimes+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CDT aggregator 03 Jul, 2011

Friday, July 1, 2011

[中国数字时代] [多图]濮阳市开发区胡村乡办公室主任王留聚强搂歌手宋祖英被行政拘留

Thank you for using rssforward.com! This service has been made possible by all our customers. In order to provide a sustainable, best of the breed RSS to Email experience, we've chosen to keep this as a paid subscription service. If you are satisfied with your free trial, please sign-up today. Subscriptions without a plan would soon be removed. Thank you!

 据网友爆料,河南濮阳市于6月21日举办"爱国歌曲大家唱"活动,期间一基层干部冲上舞台,对一女歌手做出强行搂抱等"不雅动作"。濮阳相关部门证实,该男子因此被行政拘留,目前已被免职。
  
6558c331jw1diora6p93xj [多图]濮阳市开发区胡村乡办公室主任王留聚强搂歌手宋祖英被行政拘留
  
一网友描述,活动现场来了很多大腕明星,参与互动的观众都是各单位选派出来的干部职工。"但有个别观众不顾形象,多次冲上舞台,抢着与宋祖英等明星合影,严重影响演员情绪,破坏演出气氛,更有甚者做出不雅举动"。
  该男子与歌手照片被贴到网上,随即遭到人肉搜索。据称,男子名叫"王留聚",是濮阳市开发区胡村乡办公室主任,刚提拔为乡党委委员。网传男子被拘留5日,已被"双开"等信息。男子被网友冠以"拍哥"之名。

2011063011081605 [多图]濮阳市开发区胡村乡办公室主任王留聚强搂歌手宋祖英被行政拘留
  被行政拘留是免职理由之一
  昨日,濮阳市开发区宣传与统战科一尚姓科长证实,网传该男子姓名、职务属实。其几天前刚被调往一个平级的办事处,是领导小组成员。该男子确曾因此事被行政拘留。
  开发区在本月24日免去其乡党委委员和领导小组成员的职务,"理论上应该还在上班"。网传的"双开"说法并不属实。同时作为党员干部,男子"自己任务很重",但其无故擅自脱岗,没和任何人打招呼。
  网友争议基层干部举动
  对此,部分网友质疑基层干部素质,认为处理适当。也有人发文称,从网传照片看并未见"搂"、"强搂"、"非礼性",且歌手演唱时面带微笑。观众与歌手互动并无大碍,倒是如此处罚过重。
  该尚姓科长对此未做出回应,但称这是多部门建议,"经开发区党委会议研究的决定"。据濮阳市一政府工作人员称,该男子令现场很尴尬,演唱者原本计划唱3首歌,但当天只唱了两首。坐在台下的领导对该男子的举动"很不满意"。


© www.google.com for 中国数字时代, 2011. | Permalink | No comment | Add to del.icio.us
Post tags: ,
获取最新TOR网桥,请电邮 fanqiangyakexi1@gmail.com 点击这里下载翻墙软件。
穿墙阅读数字时代? 请发电邮(最好用Gmail)到: chinadigitaltimes+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美博园 02 Jul, 2011

[中国数字时代] 中国官员数量为何成世界之最?

Thank you for using rssforward.com! This service has been made possible by all our customers. In order to provide a sustainable, best of the breed RSS to Email experience, we've chosen to keep this as a paid subscription service. If you are satisfied with your free trial, please sign-up today. Subscriptions without a plan would soon be removed. Thank you!

中国官员数量为何成世界之最?

官员,也被称为干部。改革前干部由五部分人组成:党政干部;军队干部;社会团体和群众团体干部;事业单位干部;企业单位干部。改革以后,这支队伍逐渐发生变化。但变化速度和其他阶层相比,显得缓慢得多,

在社会转型时期,各种社会矛盾的交织,群众中常有怨言。"端起碗来吃肉,放下筷子骂娘",骂谁的娘?骂官员的娘。再加上愈演愈烈的官场腐败,群众骂官的就更多了。因为官员是国家的管理者,承担着重大的社会责任。一个人一旦走上了领导岗位,他就成了公众人物,他就要受到广泛的批评和指摘。在社会转轨时期,社会矛盾较多,人们的意见也不一致,官员受批评指摘就会更多一些。所以说,官员阶层是当今挨骂最多的阶层。

如果有人愿意排"世界之最"的话,中国官员的数量恐怕会列入"世界之最"的。有人说,在北京西单十字路口,每一瞬间就有三四个地、师级干部、十几个县、团级干部通过。这并不言过其实。

实行改革开放以后,1982年、1988年、1993年、1998年、2003年中国进行了五次机构改革。每一次都有精简机构、压缩冗员的目的,但是,事与愿违,机构越改越臃肿,冗员越压越膨胀。形成了膨胀——压缩——再膨胀的螺旋式扩张。在这螺旋式扩张的链条中,后一次扩张比前一次扩张数量更大,势头更猛;后一次压缩比前一次压缩更为困难,更为无力。

从《近30年来党政机关人数的变化情况》一表列出的党政系统干部人数变化的趋势来看,其膨胀呈加速之势:1966年到1979年13年间增长46.4%,平均每年增长2.98%
;1979年到1989,10年间增长86.1%,平均每年增长6.41%;
1989年到2000年11年间增长了95.3%,平均每年增长7.60%。据国家统计局数字,2008年年底,党政机关工作人员1249.7万人(其中,中国共产党机关56.4万人,国家机构1193.3万人)。另外还有人民政协和民主党派9.3万人,群众团体23万人。

每次改革后,政府机构和人员能够很快回弹,主要是行政机关内部人控制的问题,机构设置与职能变更,行政人员有很大的权力,行政机关自己就可以确定,而不需要立法机关的约束,没有外部的约束力量。

1998年那次国家机构改革是力度最大的一次,当时宣称,中央各部委办直属局的公务员从1997年的3.4万人减少到1.7万人,国务院编制人员减少了47.5%。2003年年底,中国公务员总数为653.6万人。实际上,1998年那次改革,把中央部门的一些工作机构由行政编制改为事业编制,如各部委的信息中心、研究中心等,本来是为领导决策服务的机构,多年来一直是行政编制,从1993年以后逐渐划为事业编制。所以,在国家党政机关里,除了653。6万公务员以外,还有400多万从事党政工作的事业编制的工作人员,他们照样吃"皇粮",是"准公务员"。1998年那次说是精简了多少人,但从财政上看,行政开支并没有随人员的减少而减少,反而比原来有较大幅度的增加。

除了与党政机关的工作相关的事业单位以外,中国还有大量的事业单位,职工人数2871万人。

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和事业单位人员共4000万人,这些人需要财政供养。中共中央党校教授周天勇按美国联邦和地方政府的标准计算,我国"吃皇粮"的人数达7000万人,18个老百姓供养一个官员。

上述数字还不是中国干部人数的全部。财政分灶吃饭以后,地方有了经济自主权,他们就用自有资金开支干部,称为"自定编制"或"自费干部",这些干部不在上述统计数字之内。在统计数字之外还有"借调干部"。他们是从企业借到机关工作的,由企业开工资、在机关从事干部的工作。2005年9月,我到甘肃通渭县采访得知,这个县的义岗镇,总共有人口2100人,除了有镇干部82人,另有临时工勤人员7人和治安联防队员3名,这10人不在编制之内,但还需要镇财政掏钱开工资。现在这个镇的工作人员相当于人民公社时期的3.5倍。

值得注意的是,在干部队伍的扩张中,领导干部的增长速度,超过了一般干部的增长速度。1996年我到湖南省采访得知,94万人的安化县有地市级干部3人,县、团级干部100多人,科、局级干部1500多人,一般干部500多人。当地一位政协委员在我主持的座谈会上说:"干部队伍像一盘军棋,除了挖地雷的几个工兵外,全是当官的。"
有些单位领导人过多,常为排位子、分物资、坐车子、住房子闹矛盾。一把手为排列副职的先后顺序大伤脑筋,只好列名单时把老张排在前,开会时让老李坐在前,作报告时让老王讲在前。

上述领导干部的数字还不包括"相当于×级干部"和"享受×级干部待遇"的人数。如果包括这些人,则两倍于现职领导干部的人数。

官员太多的直接原因是机构的裂变。机构多了,官员自然就多了。而机构裂变的原因之一又是官员太多,"因神设庙"的情况是比较普遍的。官员太多和机构裂变互为因果。

多年来,中央和地方各级机关中,要求提高机构的级别成了不可阻挡的潮流。股级升为科级,科级升为副处级,处级升为副厅级……机构一升格,该机构的领导干部的工资、级别以及各种待遇也随之水涨船高。由于要求机构升格的势头很猛、编制管理部门处于"众人推门一人顶"的被动地位。1998年那次机构改革中,一批原来是副部级的机构升格为正部级。各省也将这类机构由副厅级升为正厅级。

机构重叠,职能相似,同类的工作分几个部门管,有名有利的工作都说是属自己的管辖范围,费力不讨好的工作都推给别的部门。有些县里,管农业的有农经委、农业局、农业区划办、农村能源办、多种经营办、棉花办、烟叶办多家职能交叉的机构。县农业局内设机构又和其他部门内设机构重叠。例如,农业局有多种经营股,县政府又设有多种经营办公室,这些职能相同的部门经常扯皮,因部门间的矛盾常在工作中"使绊子""设卡子",我干不了,也不让你干好。基层单位面对多家意见不一致的"婆婆"左右为难,叫苦不迭。

为了解决职能相似、级别相同的部门之间的扯皮问题,又不得不在这些部门之上再设一个协调机构,进一步使官员增多。

机构多、官员多,为基层增加了很多麻烦。办一件事跑几十个部门、盖几十个图章成了常规。再加上机构之间的扯皮、推诿,很多事情难以办成。高一级的首长为了办成一件事,不得不摆脱常规工作程序,亲自"拍板定案"。既然有首长"亲自拍板"这条路子,基层单位就千方百计地找关系、走后门,直接请首长"批示"。这样,就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事情越难办就越找关系;越找关系工作程序就越混乱,事情就越难办。

既然直接找首长成了办成事情的有效途径,那么,和首长有特殊关系的人就可以派上特殊的用场了。于是,一些跟班、司机、秘书、子弟、情人被推上了领导位置。官员多了,是否比过去清闲了?不见得。官员一多,他们相互之间"制造"了很多工作。在一件事由一个部门干的时候,就不必下文件、开会。现在一件事情由若干个单位干,相互之间的文件就多了起来,会议也就多了。据某市不完全统计,仅1997年1月至6月,召开的有市级领导参加的会议达400多次,出席会议的领导干部达1000多人次。20个部委和临时机构印发的内刊、简报、信息资料总计超过100种,最多的部门达6种。某省抽样调查表明,省地县领导干部,每年有三分之一时间"泡"在会海里,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每天收到的文件资料不下10万字。一个单位的副职越多,这个单位的职能就越分散,每一个副职都不能做主。于是,上级开会要决定事情就得指名第一把手参加。但是,第一把手没有"分身法",他只好多设副职,代他去开会。参加会议的人做不了主,回来后还要开会传达、研究,再向上级打报告。

每一种机构都应当是为了完成一种社会职能而设立的,它的人员应当为这一社会职能而工作。但是,人员太多,就需要一批人为机构本身自我服务,这批人并不是为社会职能而工作的。据估计,各机关自我服务的人员占三分之一以上。90年代以来,有些事业单位还要自己赚钱养自己,一些单位有三部分人:一是执行这个单位所承担的社会职能的人;二是后勤保障人员;三是经营人员,靠他们赚钱养活前两部分人。由于赚钱最重要,经营人员的队伍很庞大,真正承担社会职能的人不到三分之一。

机构重叠、文牍如山,基层情况经过层层筛选、加工以后,传到上层后大部分失真或过时。于是一些有事业心的领导人就深入基层、直接调查研究,检查工作。但是,省里干部下去,地市干部陪同,到了县里,县级干部也跟着陪同,到了乡镇,上头来的人已经阵容很庞大了。一个干部下去,像滚雪球一样,陪同的人越来越多,他被陪同的人包围起来了,哪里能接触群众?上面的部门多,今天来这个,明天来那个,都得陪同,都得汇报,都得盛情接待,闹得基层叫苦不迭。

廉价政府何处觅?

100多年以前,马克思在热情地讴歌巴黎公社时,兴奋地称赞公社真正地建立了"廉价政府",减轻了人民的负担。现在,由于机构的裂变和冗员过多,政府越来越"昂贵"了。

财政供养人员过多,公务消费支出过大,购买和维修汽车、买手机等等的支出越来越庞大,国家行政管理费连年大幅度增加,维持行政运转的成本越来越高。

1993年以前,财政收入中包括债务收入。从2000年起,财政支出中包括国内外债务利息支出,如果在15886.50亿中扣除累计内外债的利息,则行政管理费的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在12.5%左右。

行政管理费用支出占国家财政总支出的比重逐年增加,行政管理费用支出占国家财政总收入的比重也逐年增加。有专家指出,中国各类管理机关自身开支占年度财政支出至少要在30%以上。

上述数字不是行政管理费的全部,仅靠这部分行政管理费是远远不够的。各级政权还得搞各种名目的"创收"。什么叫"创收"?就是利用行政权力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这"三乱"已经成为一大社会公害。国家曾三令五申,采取种种措施治理"三乱",但越治越严重。2003年以后,国家实行了"费改税",提高税收,取消收费。其实,"三乱"是官员太多的必然结果,治标不治本自然收不到效果。

人员增多以后,不仅仅是行政经费的增加。办公用房、汽车增加的速度也是惊人的。办公楼建设不是出自行政管理费,汽车也有一部分不是出自行政管理费。北方某大城市文革前党政机关只有一栋楼房,现在市委、市政府、人大常委、政协都分别盖起了很有气派的大楼。现在办公用房的面积比20年前增加了十多倍,但还嫌不够用,不少处室花高价在外边租房办公。

前财政部长刘仲藜曾说过,令他头疼的事情有三件:人、车、会。官太多,会太多。车,主要是轿车。中央国家机关主管公务小汽车的部门明文规定:正部级和常务副部级配专车,其余副部级干部一律实行保证用车。所谓保证用车就是不设专车,只要用车,机关公共车队必须派车。实际上,北京的局级干部、地方的科级干部都有专车。在上世纪90年代后期就有一个统计数字:当时有350万辆公务用车,每年耗费3000亿人民币,这些公车消耗远远高于国家财政对国防、科研、农业、公共卫生、教育等方面的投入,也足以再建三个三峡工程。所以,1996年就提出了公车改革的问题。1998年国家就正式推动公车改革。但是,公车改革喊了10多年,试验了近10多年,没有丝毫进展,到新世纪,公车继续大量增加,2005年我国公车轿车保有量超过了500万辆,每年为此消耗超5000亿元。这些钱足以解决医疗、教育、低收入保障方面的问题。为什么公车改革推动不了?主要是触动了乘车官员的利益。公车改不动是因为"公权"没有改革。

据公路运输企业财务分析显示,轿车每万公里的运输成本为8215.40元,而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轿车的运输成本为50361元,相当于运输企业的6.13倍。而运输效率,5辆公车才相当于一辆出租轿车。为什么公车成本这么高?这是因为,公车私用已成为普遍现象。公务轿车只有1/3用于公务,1/3被官员家庭私用,1/3被司机私用。钓鱼打猎,假日郊游,接夫人送孩子、购物访友、应酬私情,都是用公车。公车变成了个人财产,司机变成了官员的家庭服务员。司机是最了解某些官员不法活动的人,虽然是家庭服务员,但不能得罪他,给官员开车得到的好处是不少的。只要不影响自己用车,司机以车谋私,官员是不管的。特别是那些有劣迹的官员,有把柄抓在司机手里,给他开了几年车以后,不得不给司机安排一个满意的肥缺。最新调查表明,官员的司机是中国当代重要的犯罪群体之一,贪官的非法活动常常有他的司机参与。

官员收入的明与暗

官员的工资是有明文规定的。不同的级别有不同的工资。每个级别有一个最低工资,随着任职年限增长而逐步提高,但有一个最高限。

官员的工资有多高?我手边正好有一张跨世纪时期中央直属事业单位不同等级官员工资表:

表中这个工资标准已经过时。进入21世纪以后,干部的工资大幅度提高。2004年北京市的月薪标准是"三五八一",即科级3000元,处级5000元,局级8000元,省部级10000元。其他不少省也仿照北京的标准。除了工资高而且十分稳定以外,领导干部在很多方面有一般人得不到的好处,如住房、用车、医疗、公务消费等。这些好处一般人用钱也是很难买到的。

不同级别的官员住房标准不同。领导干部比一般干部住得宽敞、舒适得多。

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北京很多单位没有达到这个表中的标准。1998年以后,因要停止福利性分房,各部门加紧"最后的晚餐",中央及中央直属单位的干部一般都达到了这个标准的上限。省、地、市远远超过了这个标准。有些地级市、县级市为市长们建起了一幢幢的小楼,被群众称为"官街"。改革以前,房子是公有的,按行政级别配给,级别越高,面积越大。轮到工人,只有破旧的小平房。那时也要收房租,但租金很低,连维修费也远远不够。房租低,是因为国家财政给了补贴。住房者以少交房租的方式得到了这一份补贴。例如,住100平方米的家庭本应付1000元房租,实际只付50元,这就等于得到了950元的收入。行政级别越高的人,得到的房租补贴收入越多。普通工人这方面的收入就很少了。改革前,分房是一种很重要的福利,所以称为"福利性分房"。

1998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国发[1998]23号文件)规定,1998年7月30日停止福利性分房,全面实行住宅商品化。各地将公有住宅一次性地卖给住户。卖给住户的价格远远低于市场价格。1998年北京市中心区大约6000多元1平米,卖给住户的价格是1450元,每平米差价4550元。如果住120平米,差价就是54.6万元,比他一辈子的工资收入还要多。在北京以外的城镇,卖房的价格更低,差价更大。1998年7月1日以后,老百姓的住房的确是商品化了,父母把终生的积蓄给子女买房;父母没有能力的,年轻人身负银行巨债,成了"房奴"。买房成了老百姓最沉重的负担。而官员呢?"计划经济的最后晚餐"永远吃不完!

2008年到2009年就在我家附近步行所及的地方,如北京西客站南、广安门外一带,一片又一片的新住宅区拔地而起。有中直机关的,有国务院机关的,这些高档新住宅市场价每平米两万元,而按"经济适用房"的价格(4000多元)卖给公务员。一名局级干部买一套180平米的房子(本来局级干部的住房标准是120~140平米,现在也放宽了),可以得到近100万元的差价!"经济适用房"是卖给低收入家庭的,要经过严格的审核。没想到,党政官员都取得了买经济适用房的资格。这一情况我写了文章发表后,引起了很强烈的反映。其实,我所看到的,只是很小的一个局部。

在交通方面,北京有些单位的局级干部还有专车。到地方,用专车的干部就更多了。

医疗方面,局以上的官员享受保健,不仅医药费全报销,还有水平较高的医生和好的医疗条件,看病不用像老百姓那样一次又一次地排队。医疗改革后,老百姓中有49%的人有病不去医院;29%的人应该住院却不住院,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几乎得不到任何医疗保障。而高级干部的医疗条件却在不断提高。卫生部原副部长殷大奎指出:国家投入的卫生费用只为20%的人提供卫生服务,政府投入的医疗费的80%仅为850万党政干部享受,其中,50万人又享受了这些80%中的50%。也就是说,50万人享受了国家整个医疗费的40%。

此外,中国官员的"职务消费"很高。所谓"职务消费"除了公务用车等以外,主要是指他因公出差、出国或到下面检查工作时的各种待遇。如乘公务舱、住五星级宾馆、吃豪华宴席、公费旅游等。

中国官员的工资也不是他们收入的全部,甚至不是主要部分。他们抽的烟一般是"中华"、"红塔山"、"三五",他们的工资连抽烟也不够。为公司开业剪彩,为商店题写匾牌,都有数量不小的酬金。逢年过节、婚丧嫁娶,生病住院,都会有人送礼。下面求他办事还会给"活动费"。中国官员的灰色收入是谁也说不清的。发生在哈尔滨的一宗案件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灰色收入"。

1995年12
月,原哈尔滨市常务副市长朱胜文被揭露,从他家中搜出钱物共计人民币200多万元。在审查他的时候,他写了一篇《关于我的灰色收入》,声称所有的贵重物品和钱财都是开业典礼、过年过节、各种庆典给的礼金和活动费,他认为这些虽然不是工资之类的正常收入,但也不是违法的,应算灰色收入。朱胜文住过几次医院,其间,很多人看他,有送花篮的,有送水果的,绝大多数是送钱,计有30多万元,朱胜文在被揭发出来以前被认为是一名好干部,被判刑后跳楼自杀还有不少人同情。2001年,安徽省一位新到任的县委书记,因脚扭伤住院几天就收到下面送给他的几十万元现金。他不敢收,也不能退,只好交给县财政。在有些地方,逢年过节,下级要给上级送红包(现在都用卡)。科长给局长送,局长拿出一部分给县委书记送,金字塔的底下层层向上送,在金字塔上面的人,就收到一笔不小的数目。除了下级官员送以外,私营企业主还得送。

在群众心目中,官员是高收入阶层。官员的利益是明显的,在利益差别的推动下,工农群众想挤进干部队伍,一般干部想挤进官员队伍,低级官员又千方百计地向高层次进军。2005年的另一项调查显示,在被调查的7000多名应届大学毕业生中,选择政府机关的占37.6%,排名第一。2005年11月26日,2006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开考。据人事部统计,全国有36.5万人参加这次考试,人数比上一年增加了47%。这次共有10282个岗位,平均每个岗位有35个人竞争,个别岗位竞争者超过2000人。2009年,公务员招考确认参加笔试的人数为104万人,每一岗位平均报考人数为85人,比例最高的岗位是4080比1。

由于官员收入不透明,使得一些贪官在"灰色"中得到保护,一些清廉的官员也蒙受舆论的压力。所以,实行《财产申报法》已成为各方面的呼声。所有的公职人员必须对其拥有的财产的状况,包括财产的数量、来源、增减等情况向国家监督机关定期作出书面报告。人们称这个法律为"阳光法",这个法律已在酝酿之中。在这个法律出台之前,全国人大常委会曾在1988年做出惩治贪污贿赂的补充规定,设立了一个新罪名,"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1995年4
月30日,国家颁布实施了《关于党政机关县(处)以上领导干部收入申报的规定》。但是,在登记时,由干部们自己任意填报,所报的收入数仅是他们真正收入的一部分,这种收入申报徒有形式。

改革开放以后废除了干部终身制。但是,级别高的领导干部,职务不终身,待遇却是终身的。国家副部级以上的干部退休了,还继续拥有退休前的汽车、司机,直到逝世。上行下效,到地县级,退下来的主要领导人,继续享受原来的待遇。本书作者2009年到北方某大省一个地级市开会,得知市委"四大班子"(党委、政府、人大、政协)的一把手退休后还有办公室、汽车。他们年纪大了很少出去,司机闲得无聊,老领导过马路理发也急忙出车。

官员选拔的正道与邪道

选官制度为古今中外所重视。古人云:"为治之道,在于用人。用人之道,在于任官。"然而,要正确地"任官",必须有一个好的选官制度。公元581年,隋文帝杨坚停止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按门第、血统任官的"九品中正制",开创了科举制。参加考试的人不需要地方官推荐,自愿报名,优胜劣汰,依据考试成绩高低授予相应的官职。这就使得广大庶族地主、乃至平民知识分子,只要有学问,都有入仕的机会。当然,随着专制社会的腐朽,这种制度的弊端逐渐超过了它的好处,到清末不得不废止。

自废除科举制以来,中国的官员都采用委任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还是沿袭委任制。在委任过程中,党组织起着决定性作用。下级单位的领导班子都是由上级党委任命的。在民主集中制比较健全的时候,在任命下一级领导班子时,一般都由党委集体讨论。在党委讨论前还要进行考察,听取群众的意见。所以,过去这种制度还是选拔了一批优秀干部。

但是,随着民主集中制的削弱,主要领导人的权力失去了制衡,委任制的弊端就显露出来,很多单位是根据第一把手的好恶来选择干部。谁在第一把手心目中印象好,谁就可能被提拔。于是,一些有心计的人千方百计地接近、讨好有干部任免权的领导人,对他唯命是从,吹拍逢迎。有真才实学的正派人不屑这样做。这样,有干部任免权的领导人就会被趋炎附势之徒包围,他所选出的不可能是人才,而只能是奴才。在不少单位,第一把手说一不二,权力没有制衡,将手中的干部任免权力作为谋私的手段。他拿着这种权力待价而沽,谁跑得勤,说得甜,送得多,谁对自己的现在和将来好处更大,就把权授给谁。像拿着一块肥肉招引苍蝇一样,一些想升官且心术不正的人就围着这块肥肉嗡嗡乱转。他们千方计地讨好他,迎合他,费尽心机地投其所好,托关系,走后门,送礼品,为了得到这块肥肉,他们无所不用其极,金钱和色相也成了交换"乌纱帽"的资本。近年来,卖官鬻爵已经不是个别现象。

江西省广丰县原县委书记郑元盛,在任职期间,受贿卖官,得人民币13万元。山西汾西县原县委书记郑泽生等6名县级干部,大肆卖官,还要把县检察院副检察长兼反贪局局长的"乌纱帽"卖给一个有贪污前科的买官者。这两个被揭发者只是显露出选官制度弊端的冰山一角。虽然舆论一再曝光,社会一再谴责,但卖官事件还是层出不穷、愈演愈烈。新华社记者殷学成在他的报道中提供了一个典型案例:江苏省邳州市委书记邢党婴,宿迁市副市长黄登仁,原盐城市政协副主席、市委统战部长李树春,原淮阴市教委主任陈广礼等四人在担任县委书记职务期间,大肆卖官,获取暴利。他们共为46人提升了职务,为31人调动了工作,从中收取巨额贿赂。"要想富,动干部",成为一些卖官者的生财之道。他们在担任县委书记期间,干部调动频繁。如邢党婴在1995年4
月一次就变动600名干部,陈广礼在调离涟水前不久,1995年11月和12月,两次突击任免了326名干部。

黑龙江省绥化市前任市委书记赵洪彦在任期间曾卖官,但没有揭露,反而升任省人事厅厅长。接替赵洪彦任绥化市市委书记的马德,在1995年到2002年间,买官卖官,索贿受贿,疯狂敛财折合人民币2385万元,最后认定受贿人民币502万元、美元2。5万元。马德案涉及干部260多人,绥化市县以上干部50%以上被卷了进来,其中各单位一把手就有50多人。马德被判死缓。马德在受审期间交代曾向原省长(后调国家国土资源部部长)田凤山行贿10万元,向省委副书记、组织部长韩桂芝行贿80万元,向省人事厅厅长赵洪彦行贿15万元。事后查明,田凤山除接受马德10万元贿金以外,还大量受贿,他本人承认共收受贿金17笔,共498万元。经审查,韩桂芝从1993年到2003年间,任省委组织部副部长、部长、省委副书记等职,为多人在晋升职务方面谋取利益,先后收受贿赂700多万元,韩桂芝被判死缓。赵洪彦在任省人事厅厅长期间多次卖官,被判15年有期徒刑。如果不是马德暴露,恐怕田凤山、韩桂芝这样的高官不会落水。

通过卖官方式委任的干部的素质可想而知。殷学成在上述那篇报道中介绍,一个叫袁茂堂的人花6万元从黄登仁手中买到计生委主任一职后,迫不及待地用新得到的权力捞回本钱,他将公章和财务收款收据装进提包内,随身携带,坐收坐支。还私自盖章调入计生委系统40多人。一个叫叶志连的乡党委书记,群众对其生活作风和经济问题反映不断,黄登仁不但不查处反而向上级推荐他当县政协副主席,1993年8
月又让其兼任县粮食局长。叶志连担任粮食局长后也大肆卖官,从1993年到1997年间,在调动提拔干部过程中,先后42次收受粮食系统22人贿赂的16。7万元。

那种一手交钱,一手给官,是卖官鬻爵中最笨拙、最露骨的形式。还有其他多种变相的形式。这些形式虽然变化无穷,微妙无比,但其实质是一样的:买官者通过各种手段给有任命权的人以好处,卖官者以种种正当的名义给买官者以"乌纱帽"。过去,某人升了官,人们认为他能干,对他表示钦佩。现在,有些能力不强、业绩平平的人突然被委以重任,没有人钦佩他,反而怀疑他的人格:"这家伙搞了什么名堂?是怎么捞上这个官儿的?"

在通常情况下,卖官鬻爵不容易被揭露出来,只有当某个单位领导班子集体犯罪被处理以后,他们买官鬻爵的事才会暴露于天下。

种种形式的卖官鬻爵就是这样出现的:先有权力缺乏制衡,才有权力私有化,有了权力私有化,才有卖官鬻爵。第一把手利用任命官员的机会谋私,第二、第三把手也这样做。他们之间心照不宣,互相保护。这次提拔了你的人,下次就重用我的人,权力分享,利益均沾。这样的选官机制实际是选劣机制,选上的多是以权谋私之徒。在这样的选官机制下,官员们在黑箱交易中建立起上下级关系,形成了人身依附,团团伙伙。近年来领导干部群体犯罪比较多,就是因为干部任命中已经形成了不正当的团伙关系。http://www.chinaelections.org/NewsInfo.asp?NewsID=209883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

© admin for 中国数字时代, 2011. | Permalink | No comment | Add to del.icio.us
Post tags: ,
获取最新TOR网桥,请电邮 fanqiangyakexi1@gmail.com 点击这里下载翻墙软件。
穿墙阅读数字时代? 请发电邮(最好用Gmail)到: chinadigitaltimes+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CDT aggregator 02 Jul, 2011

[中国数字时代] 又一个包二奶的被举报

Thank you for using rssforward.com! This service has been made possible by all our customers. In order to provide a sustainable, best of the breed RSS to Email experience, we've chosen to keep this as a paid subscription service. If you are satisfied with your free trial, please sign-up today. Subscriptions without a plan would soon be removed. Thank you!

又一个包二奶的被举报

广州本土网

geabe:廣州北京路:有民女舉報"廣東珠江電視台630新聞主持人:徐洁"被某局長包养2奶….!

0383183e7cd82e8a15cecb8f 又一个包二奶的被举报

准确表达的歌词应该这么写:公公打天下,老公坐江山

黑氘二世

8b26aa30b39765eba61e128f 又一个包二奶的被举报

谁更像侵略者

迟暮英雄
8766d1855c55ebb79123d98f 又一个包二奶的被举报

人物漫像

邝飚的新闻漫画

6e9aa9b291cfeb9431add18f 又一个包二奶的被举报

类别:转贴 查看评论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

© admin for 中国数字时代, 2011. | Permalink | No comment | Add to del.icio.us
Post tags: ,
获取最新TOR网桥,请电邮 fanqiangyakexi1@gmail.com 点击这里下载翻墙软件。
穿墙阅读数字时代? 请发电邮(最好用Gmail)到: chinadigitaltimes+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CDT aggregator 02 Jul, 2011

[中国数字时代] 新闻都这样了,我们还要版面做什么?

Thank you for using rssforward.com! This service has been made possible by all our customers. In order to provide a sustainable, best of the breed RSS to Email experience, we've chosen to keep this as a paid subscription service. If you are satisfied with your free trial, please sign-up today. Subscriptions without a plan would soon be removed. Thank you!

要是你去找一家党报的老编辑谈版面,他会跟你讲怎么把9·11这样的世界级新闻塞到报眼里面既算得上头条又不跟大领导们的活动冲突。要是你去找一家都市报的编辑,他会跟你说怎么样遵循"五秒钟效应",从一百多版的报纸里翻出一条最抓眼球的新闻,然后放到头版做半个版的大图,再加一个耸动的标题。但,如果有一天新闻的重要性再也不是由版面编辑们来决定了呢?

别动队发现还真有人这么做了。

%E6%8D%95%E8%8E%B7 新闻都这样了,我们还要版面做什么?

这张截图来自Newsmap,这是北京时间2011年7月1日凌晨2点19分的全球新闻速递,伦敦的罢工潮是这个时刻的大头条,其次是Google+这个几天来一直热度不减的技术话题。如果你点击每个小方块,就可以进到这条新闻的媒体页面中。当然如果你只想关注体育新闻,可以在右下方将其他类别都勾去;如果你有兴趣把阿根廷和德国这个诡异的组合拿出来做新闻比较,也可以在上方把它们都选中(不过你得自己去分辨西班牙文和德文了)。

这是一个基于Google News中不断更新的新闻数据做出来的可视化站点。它把Google News中的地域和内容标签可视化成了一张地图,并且根据相关新闻的数量来决定每条新闻的视觉比重——单元的大小。而且随着新闻数据的不断更新,单元的比重、排布都会不断变化。

于是,什么新闻该上头条就不再是一家媒体的编辑们可以决定的了,得由新闻本身的意义和传播价值来决定!这大概也是为啥Newsmap没有把中国作为其地域部分的子集的原因吧。

P.S.看到这些方块你想到了什么?别动队在前几周批评一财的时候曾经拿David McCandless的十亿美元大说特说。其实David的思路也不见得那么有原创性,他应该是借鉴了的矩阵变种。而这些Treemap的矩阵变种最早大都是由懂算法的geek们完成,比如HiveGroup这个很有名的iTunes下载前百榜单。虽然当Treemap变成矩阵的时候早就失去了其Tree的原型,但其核心一直没有改变——在有限的空间内展示最多的信息——这也是在infographic大行其道的信息视觉化时代的一条重要原则。

别动队觉得您会喜欢:

2325263 新闻都这样了,我们还要版面做什么?
中国最好的新闻节目:新闻日日睇

2323447 新闻都这样了,我们还要版面做什么?
新闻别动队的圣诞祝福!

2326504 新闻都这样了,我们还要版面做什么?
新闻周刊:到底为什么改版?

2321888 新闻都这样了,我们还要版面做什么?
新闻周刊:智利矿工得救时(图片)

2328317 新闻都这样了,我们还要版面做什么?
新闻别动队LOGO

无觅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

© CDT aggregator for 中国数字时代, 2011. | Permalink | No comment | Add to del.icio.us
Post tags: , , , , , , , ,
获取最新TOR网桥,请电邮 fanqiangyakexi1@gmail.com 点击这里下载翻墙软件。
穿墙阅读数字时代? 请发电邮(最好用Gmail)到: chinadigitaltimes+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CDT aggregator 02 Jul, 2011

[中国数字时代] “如此自由,如此富有,如此美丽!”——想念王荔蕻

Thank you for using rssforward.com! This service has been made possible by all our customers. In order to provide a sustainable, best of the breed RSS to Email experience, we've chosen to keep this as a paid subscription service. If you are satisfied with your free trial, please sign-up today. Subscriptions without a plan would soon be removed. Thank you!


"如此自由,如此富有,如此美丽!"
 

——想念王荔蕻 

 

艾晓明 

 

 

荔蕻失去自由一百天了,说起来,简直是一件不可思议之事。我们生活在同一个世界,荔蕻不仅是身陷看守所,而且已经被正式批捕了,罪名以当初的"寻衅滋事"改为"聚众扰乱社会秩序"。几个月来,友人不断失踪,我也自顾不暇,对于荔蕻的处境,却没有写下一篇文章,这件事,怎么也说不过去。午夜时分,我常常想到失去自由的朋友,而荔蕻,是其中对我来说最为亲近的女性姐妹。她比我小两岁,年近五十六了;有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需要钢板保护;而且她还高度近视,用她自己的话来说:"左眼600度、右眼675度,摘了眼镜就跟瞎子一样"——但在看守所,护腰不能带进去,眼镜也必须摘下;亲爱的荔蕻,如何应付周遭模模糊糊的世界?曾经有过抑郁症而失眠的她,又熬过了多少失眠之夜?她对这漫长的囚禁乃至批捕有准备吗?她会不会满怀信任地想着我们这些朋友,相信我们会像她那样为受苦的人奔走?而我们的无所作为,会让她多么失望啊!

时光倒退四十年,那时,荔蕻还是一个下放到延安的北京知青;十六岁的少女走在黄土扬尘的盘山公路上,忽然听到一个声音,公路的高音喇叭里播放了一段小提琴演奏的西方乐曲。她在回忆中写道: 

那一刻,灵魂被击中了。 

虽然当时我身上穿着补丁摞补丁的衣服,腰上系着一根草绳,背驮着,腰弓着,兜里只有四分钱;但此时我的灵魂却如此自由,如此富有,如此美丽!我沐浴在人类最高智慧的灿烂阳光下,我沉浸在人类所能创造出的最美妙的音乐中!这音乐是这么熟悉,这么亲切——原来那她一直在我的内心栖息着,从未离开,只待唤醒,便轰然飞升……绚丽无比! 

荔蕻是将门之女,她父亲抗战时期参加八路军,建国之后在海军机关工作。少女时代她也学过小提琴。她写道:"当我站在陕北的那条喧闹的土路上时,我的小提琴正无辜地冰冷地躺在窑洞里,弓弦已经被老鼠咬断,每天抡撅挥锄的手指也早已僵硬无比,很长时间没有打开琴盒了,但在我心里对小提琴琴弦发出的梦幻般的声音、对神圣而美丽的音乐却异常敏感。"

荔蕻没有走上艺术道路,在延安插队三年之后,她考入延安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回到北京。八十年代,荔蕻在北京政府机关工作。1989年之春,和当时很多政府机关的干部一样,荔蕻走上街头游行的队伍,她至今依然保存着游行时穿过的衣服,上面印有"自由万岁"四个红字。可想而知,荔蕻为什么在1991年起离职。

红尘滚滚,命运浮沉,荔蕻有过物质上的满足,但她不快乐。一直到几年前,荔蕻和老虎庙等人走到一起;他们开始了救助北京地区流浪访民的志愿行动。荔蕻那向往着"如此自由,如此富有,如此美丽"的灵魂复苏了,她重新找到了青年时代的理想、友谊和内在的丰盛。

荔蕻开车送我去拜访画家严正学,在车上聊聊几句话道尽彼此前半生。我和她在网上结识,因为她和我的朋友王克勤,都关注到山东女访民李淑莲之死,荔蕻在网上发布了详尽的消息,并亲自到山东走访。还有邓玉娇事件,荔蕻和屠夫一起去到巴东。也许可以这么说,荔蕻的人生轨迹,因网络而改变。网络凝聚了理想,让一群关注弱势群体命运的人从线上走到线下,力图改变人们在现实中的命运。

 


网友拍摄:荔蕻和屠夫去湖北巴东探访邓玉娇

 

一 王荔蕻给福建省委书记孙春兰的23封信

 

为写出荔蕻的故事,昨天我一直在读她的博客。荔蕻为"福建三网民"奔走呼号,很多人有目共睹。然而,这一切是如何开始的?

2009年9月,荔蕻在瑞士的日内瓦参加人权教育培训;当时因帮助严晓玲母亲拍摄视频的福建三网民已经被捕。在那天的博客中她写道: 

曾经像听童话似的听老虎庙说起,在福建有一个人,每个月都从不多的工资里拿出一部份,存起来,以备有悲惨之人来求助!我真的不敢相信,现在还有这么纯粹的人?! 

我真的不敢相信,在今天我们特色的国度,肮脏被描绘成圣洁,贪腐被吹嘘为英雄,道德已经沦丧到没有底线!而竟有人坚守着被斥为傻的良善? 

游精佑,真希望你不在那里!真希望你是在这里,在日内瓦。这里空气很好,这里的林荫路令人充满了遐想;游精佑,你不过是一个桥梁高级工程师,你不是上帝!请不要那么好吧,请不要让我们太过惭愧! 

后来,在给福建省委书记孙春兰的信里,荔蕻这样写道她的初衷: 

说实话,当我第一次听说他的故事的时候,是有一点点疑惑的。因为在我的一生中看到的骗子太多了,受别人骗也太多了。然而接着我就看到了,听到了——游精佑,他是真的在践行他的以善良温暖他人,以关爱改变社会的信念的。我真的为他感动了。 

不管您信不信,有一天深夜,在电脑前,面对着他的赤子之心,我流泪了。 

在芸芸众生中,荔蕻是一个普通人,游精佑也一样。他们不是著名学者、艺术家或者社会地位很高的名流,也不是法学界人士。但他们由于网络相识,开始身体力行地履行公民责任。全国敢于为底层发声的专家学者,也许屈指可数,但无数普通人以网民的身份参与,带来了新的政治。这正是这个国家不曾有过却已然开始的美好生活,公民通过网络连接起来,参与公共事务。无论地位身份如何,人们以网友的名义聚集在一起,无需相识,无需实名,只要有共同的关注。代之以无力感和麻木不仁的是,网友觉得无名小卒可以做一点事情,哪怕是为无辜入狱的网友喊一嗓子。"围观改变中国"的想象在推特上传扬,2010年,福建马尾法院开庭审理期间,法院门口聚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网民,而在网上凝聚起来的签名关注更达到五千之多,正是源于这样的想象。北京独立纪录片导演何杨的作品《赫索格的日子》详实记载了这场前所未有的政治景观,人们凭着朴素的信仰,自八九之后第一次(至少在我是第一次看到)走上街头高呼:言论无罪,自由万岁!


王荔蕻拍摄马尾法院开庭情形,持横幅者是三网民的孩子

荔蕻推动了这场争取网民言论自由的行动,这也就是这次检察院起诉的所谓"聚众扰乱社会秩序"之罪。假如这个罪名成立,尽管今天的局势已经无比严峻,但荔蕻入罪的事实势必也提供了一个新的机会,让人们必须重新审视福建三网民案(游精佑、吴华英和范燕琼帮助严晓玲录制视频上传网络的所谓"以及其中的案中案(吴昌龙在看守所超期羁押超过十年的福清纪委爆炸案以及闽清严晓玲身亡疑案)。因为,王荔蕻"聚众扰乱社会治安"案,是因三网民案而发生的。王荔蕻和全国网友亲赴福州马尾关注庭审的行动,全部都有视频记录,这些视频内容和现场画面,不仅警方有;而且,最重要的是,集中在北京独立纪录片导演何杨作品《赫索格的日子》里。不管哪一级的领导,不管是喜欢还是不喜欢,王荔蕻因三网民案被再度入罪,注定给这部纪录片做了一场声名远播的宏大广告。我曾和北京大学法学家贺卫方教授一起看过这部片子,贺教授的感概是:全国所有的法学院学生,都应该看这部纪录片。

我还想说的是,假如这是"聚众扰乱社会治安",这实在是一场事先张扬的聚众,并且,这些场景,包括王荔蕻本人现场拍摄的视频录像,早已郑重地以特快专递形式寄达福建省委书记孙春兰(见王荔蕻给孙春兰的第20封信)。如果说王荔蕻犯扰乱罪,那么这个罪不是她一个人犯下的,全国参与讨论三网民案的无数网友不说,提出质疑和呼吁的著名律师、法学专家和学者也有很多人;更还有包括中央电视台、地方电视台以及多家报纸,福建三网民案的能见度是所有这些媒体和网络传播造成的效应。网民聚集到马尾法院门前,绝大多数人根本不认识三网民中的任何一位,与他们更无个人利害关系。人们走到一起,只是为了一个理想,保障公民言论自由的权利。正如王荔蕻在为狱中游精佑庆祝生日的聚会中所说: 

谁说是我们在救援你?我们是为了我们而战。你是我们的良心,我们不想让最后一点良知被怯懦埋没。是你在救援我们的良知,是你在救援我们的勇气。是你在救援我们最后一点言说的空间。 

王荔蕻为什么会成为关注三网民行动的发起人?要理解她的动机和目的,我恳请关注王荔蕻的人、特别是对她实施批捕的人一读再读。

这些信始于2009年12月4日,这天是全国法制日。此前五天,孙春兰调至福建,接替原福建省委书记卢展工。王荔蕻对此寄托了希望,她期待在这个新的开始,三网民案能够获得转机。

王荔蕻以北京市民的名义介绍了三网民案及其反响,她写道: 

据说,现在我们国家有三亿网民,谁能保证我们在网上的每一句言说都百分百"正确"呢?倘若这三位品德高尚的以助人为快乐之本的好人,也因为发帖而遭刑囚,那么我们三亿网民中又有多少人在预备着进入牢笼呢? 

从2009年12月4日到2010年6月15日,王荔蕻给孙春兰一共写了22封信,连同 2010年3月两会期间,给作为福建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的孙春兰写的信,共计23封(全文见王荔蕻博客http://t.co/YM4gaiU)。从信尾落款到发博时间,多是在深夜写就,凌晨上网。信件以特快专递寄出,也专程送至福建省委驻京办。

真的,我认为孙春兰书记是一位幸福的人;因为一位远在北京的市民是如此关心她在福州的执政实践,其拳拳之心,跃然纸上。王荔蕻写道: 

我们的国号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一百年来无数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虽然现在还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但是,历史的大潮只会向前而不会倒退的。如果在封建社会,那么"民告官"本身就是有罪的,官老爷是碰不得的。想告官,先要自愿承受"滚钉板"或杖责、甚至坐牢的,倘若所告"不实",更要面临着杀头的危险。但我们现在是二十一世纪,我们现在的国体号称是共和国,而且是人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五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摘自第一封信) 

 

艾晓明拍摄:王荔蕻和北大教授夏业良在张志新烈士纪念会

读着荔蕻的这些信,我一次次为荔蕻的执著和爱心所感动。是什么力量,让她彻夜不眠,坚持不懈地一封封给孙书记写下这些信?我觉得,爱心、嫉恶如仇,这些品质很多人都有,但是我们普遍缺乏的是行动。还有,我们不相信行动有用。网络上每天都有悲惨的消息,久而久之,我们的无力感变成习惯,习惯于漠然,听而不闻。

荔蕻的爱不寻常,因为她相信行动。她在信里和博客文章里多次提到,游精佑每月固定从工资里拿出积蓄,以支持救助那些可能有需要的人。这个行动看起来很小,却是可以做的。荔蕻参与救助流民的志愿者活动,他们用公民捐助,帮助一位小伙子治好了从四岁开始就流脓的腿伤,让他可以站起来旅行,和亲人团聚。荔蕻从这些活动中看到行动改变命运的可能性,因此她相信行动是有用的。也因此,她深深地珍视福建三网民的精神,他们和自己是一样的人,力图尽一己绵薄,温暖他人。患难相助,这就是荔蕻感同身受的公民精神,她不能容忍这样的人身陷囹圄。她因此在深夜里一遍遍地呼唤省委书记的正义感和良知: 

一封信不递、两封信不递、三封信不递……,我今天是第九封信了。我还会写下去的。也许要写够第一百封信才能感动你们吗? 

昨天在我的信箱里看到游精佑的女儿游豫璟的留言:"阿姨,我心里很难过"。我心里真是比这个小姑娘还难过。 

今天驻京办的一位女士说,孙书记不会看的,实话告诉你,秘书就给截下来了。我在机关干过,知道文件运转流程。但我还是要写。要不脉搏里悲愤的热度会将血管迸裂。可能会写到一百封信,或者一千封……中华大地已承载了太多的苦难,我们真的不希望出现新的伤口! 

2010年,年关将至,从2月6日农历腊月廿三到正月初一,连续九天,王荔蕻每天给孙书记写了一封信,恳请她关注三网民案,让他们回家过年。她说: 

像这样的人,是人类保护自己的白血球啊!茫茫人海中,他们是多么稀少,对他们是应该保护的,而不是捏造罪名进行摧残啊!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吗?在这个时候,让游精佑们回家过年,会让八闽百姓深深体会到有关方面的善意释放,对八闽大地的和谐是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的啊。虽然几近绝望,仍然忍不住要给您写这封信。 

腊月二十九,蒸馒头。今天又有一件好消息:冯正虎回家过年了!温家宝总理在新春贺辞中强调,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在这个新春来到之际,无罪释放三位网民,这不正是共建和谐社会的一个很好的契机吗。 

如今三网民案已经进入历史,再过几天,就是游精佑走出监狱的一周年。我相信,除了何杨的纪录片之外,王荔蕻给孙春兰的23封信也将永垂史册。很多年后,当中国人再也不会因为在网上发帖而受到追捕,当人们可以无所畏惧地监督公权力,参与公共事务时,他们应该知道,这一切是如何从普通人的努力开始的。在三网民案结案的七个多月之后,王荔蕻竟因此被刑拘继而批捕,则再次见证了这个时代争取自由的环境多么残酷。

 

二 抗拒平庸:诗意的灵魂

 

我第一次见到荔蕻,是在2009年9月的一天,那天,我本来要去北京大学媒体研究的课程讲我的纪录片。在那次旅程中我才明白,原来我的讲座在高校是被封杀的。因为头一天发生了我在首都师大的讲座中有人冲进现场进行阻挠的情形,我给北大的老师说可能讲不了啦。而那位邀请我的老师说:这样的事情绝不可能发生在北大。结果当天晚上,他就得到我不能出现在课堂上的指令。

那天我和荔蕻第一次见面,讲座取消了,我的时间很多,因此我们可以从容交谈。荔蕻兴致勃勃地和我讨论德国电影《朗读者》(Der Vorleser,中文也有译名为《生死朗读》),我们谈到影片中呈现的那种平庸的恶,荔蕻甚至打开录音笔来记录。

我想当时荔蕻很可能是打算写出一篇有关《生死朗读》的影评的,结果没来得及。10月8日,因为刘晓波获奖聚餐,荔蕻一众,包括许志永、何杨、阿尔、屠夫等,全都被抓进了派出所,而荔蕻更是在里面被拘留了八天。

荔蕻后来写出来那八天的经历,她经历了四次提审。她写道: 

在车上那个派出所副所长,带着点得意说,你们纯粹是瞎闹,以后你要多看点书!你看我平常就爱看些书,我还爱看古书,比如《古文观止》。 

我的眼镜没掉,也没心情笑。虽然我觉得他基本不会真的去看《古文观止》,就是看,恐怕也看不懂的。我只是说,你的知识结构太陈旧了,作为执法者应该读读《社会学》、《政治学》,你应该上网查查什么是"平庸的恶"。你们执法,为什么要那么粗暴呢?有必要吗? 

这次看守所拘留的经历,荔蕻写进了她的组诗《八天》,这是荔蕻博客上惟一的诗篇,而且,好象是在囚室,她第一次尝试写诗:

 

分行

 

我如此年轻

鬓发葱茏

 

踏进铁笼的"新房"

第一次——学着

把文字分行码放

 

秋色苍黄

白墙黑窗

我是光明待嫁的新娘

 

这组诗共有六首,在我这个外行来看,都是最好的诗篇。因为它勾勒出了一个勇敢的女性,写出灵魂的刺痛。它尖锐,简洁,独特,让人看见不肯弯曲的项背,例如下面这首:

 

良心犯 

 

从此,我和你们相同了

你们曾经的、现在的囚犯

你们有一个名字

——良心犯

 

从此,我和你们相通了

野蛮的手折断铁血的玫瑰

剩下了坚硬的刺

不再随风荡漾

 

从此,我和你们一样

用尖刻的冷眼

剖解饮鸩的国

它以寒冰锁我的身

我用滚烫的心拥抱我的骨肉山河

 

从此,站在鸡蛋一边

我有了一干义薄云天的兄弟

嗨,你们好!

加我一个——既然末世已经开始狂欢

 
艾晓明拍摄:王荔蕻和结石宝宝之父赵连海(当时在狱中)的妻子孩子们在一起

很多年了,我既不读中国当代小说,也不读汉语诗。而荔蕻,既不是作家也不是诗人的她,却让我感受到诗歌的魅力。在这样一个平庸与恶如此流行的时代,诗歌竟然是可能的,它来自极端的困境中思考的清醒和灵魂的纯粹。我说的纯粹,意思就是坚持道德的信念和责任。荔蕻作品的诗意跟她这个人一样,是身心一致的。她的痛苦,不是为赋新词,而是根植于苍茫大地的生灵的痛苦。她的诗意不是自恋自怜的,而是涌向他人。所以,当看到山东上访的姑娘姚晶被截访的大汉打得脾脏积水时,她会和许志永他们一起站到街上为伤者募捐,她会在博客文章里为李淑莲、王静梅这样不能说话的人大声疾呼。

当我这样来评述荔蕻时,我是力图写出荔蕻的心性,她的善良和美好。我知道,荔蕻自己,与其说是想写诗,她更想的是拍片子。在2010年3月19日福州三网民开庭现场,荔蕻拿着家用手持小摄像机,拍下了最激动人心的现场。如果你看何杨的《赫索格的日子》,其中一边喘息一边奔跑,离警察最近的片段,就是荔蕻拍的。我在此前评论过艾未未的《老妈蹄花》,那部作品里,摄像机已经大大地进入到了双方对峙的前线。而荔蕻所持的摄像机,则再一次突破了这个冲突的距离。那个段落,用何杨自己的话来说:实在是太好了。在中国独立纪录片的历史上,这样的场面,拍摄者奔跑着追警察同时高喊:你为什么打人;谁也没有拍过,没有拍得这么好。

  

三 必须保卫王荔蕻   

 

 

尽管写了这么多,假如你认真问我,谁是王荔蕻,我一下子还是不容易作出回答。王荔蕻,已经退休,年过半百,在人群中,和任何街巷里弄打麻将的大妈没什么区别。她写诗又不是诗人,玩摄像机也是业余水准;她热心公益却并不专属于任何公益机构。王荔蕻,就是一个网友,一个被朋友们尊称大姐的人。

荔蕻这次被拘捕,就其个人行为来讲,简直可以说是没有原因。在去年因刘晓波获奖聚餐被拘留八天之后,王荔蕻受到了三个月的软禁,没有行动自由。一直到今年的1月21日,她家楼下才撤岗。在她被站岗期间,我偶尔在skype 上看见她,我们就聊几句。诸君,我们会聊国家政治吗?错啊。我最常跟她说的是要吃枸杞补血,调养身体,改造世界观保健养生巴拉巴拉。而她向我咨询的问题则是:你说我理个什么发型好呢?我觉得短发挺好。理个光头如何?太激进啊。白发很多了。不要染,有毒呢……

在这期间,她被要求写保证书,结果,她竟然写了一个《不作保证书》
    

 ……   

 
从法理上,让一个公民写保证书,保证自己不去做"合法的事"才能有行动自由,是违法的,是对法律的嘲笑。
    
我是一个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我有在自己国家的土地上生活的权利、自由行走的权利。
    
我是一个有良知的人,我不能保证面对苦难时保持沉默,我不能保证面对像钱云会、唐福珍、李淑莲……这样的悲惨事件假装看不见。    

假如我面对苦难和恶行保持沉默,那么下一个被恶行打倒的就是我自己。
    
做为执法者,你们对我的自由予以限制,是违法的,而且已经严重影响了我的生活。希望执法相关部门及人员尽快改正你们的违法行为,还我自由。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王荔蕻

过年之后,荔蕻去了一趟河南,第一是去看网友王译;后者因为一条被续貂的推文被劳教一年。继而她去了新蔡,看望了因输血感染艾滋病受害人田喜的父母,她还想去上蔡看被判刑一年的维权者田喜;记得我们中间通了一次电话,荔蕻说我可能去不了啦,腰病又犯了,打算返回北京了。

回到北京不久,3月21日,王荔蕻被朝阳区警方带走并抄家,4月20日,被检察院批捕,到今天,已经一百零二天。

2月下旬以来,从冉云飞被拘留批捕到艾未未等人失踪;接连发生的事情令人不安和震惊。渐渐地,滕彪、江天勇、艾未未等人出来了,而荔蕻面临的困境却无改变。我在推特上,每天只看到极少的几个网友,依然在推有关荔蕻的事,其中一条坚持不懈的推文是:让我妈回家吃饭!来自荔蕻的儿子小齐。

在艾未未被囚禁的时候,全世界每天都有关于他的新闻,也有专题网站收集了所有关于他的讨论。这样的事情,没有发生在王荔蕻身上,除了网友秋蚂蚱,我还没看到其他人的说理文章。一个现实的问题是,王荔蕻的朋友们,分别都受到打压或警告。一些人不再上推,另一些人上推也只是潜望。我在想,也许,声援王荔蕻是比声援艾未未更困难的一件事。因为,当你为艾未未呼吁时,这位艺术家的世界声誉是一个有力的屏障。而王荔蕻,只是一个普通的北京公民,一个网友而已。

但是,必须保卫王荔蕻,理由也很简单,因为王荔蕻是好人、好公民、好大姐。假如这样的网民都被想象成国家的敌人,我对国家的担心,就远远超过"敌人"本身了。尽管,今天在强大的国家面前,我们每一个个体的人,都很弱小,但我的恐惧不足以战胜我与荔蕻的友情。我期待有更多的朋友和荔蕻的孩子站在一起,让他知道,他不是孤立的。

我也期待荔蕻知道,我们想念她。感谢荔蕻的朋友殷龙龙写了这首诗,我愿所有的朋友都来呼吁,回家吃饭,荔蕻! 

九行,冷兵器 

——给王大姐 

我想写一首关于疼痛的诗,其中有王大姐
我想写一首关于王大姐的诗,其中有透明的呼吸
我想写一首关于空气的诗,其中有自由 

我不说我看到的,你们能听到
我不给我完成的,你们打捞现代的成语:被自杀
我不信我命里的,你们削去一层皮 

只有将军的女儿领走这份耻辱,这份荣誉
只有过年似地闻到硝烟。那些脱铠甲接骨的人们啊
只有诗歌像废话一样路不拾遗

 附录:

何杨视频:王大姐

 http://u.115.com/file/cln5y7io#
王大姐.flv

何杨: http://u.115.com/file/blckbwze#
赫索格的日子.flv

                                             2011年7月1日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

© CDT aggregator for 中国数字时代, 2011. | Permalink | No comment | Add to del.icio.us
Post tags: , ,
获取最新TOR网桥,请电邮 fanqiangyakexi1@gmail.com 点击这里下载翻墙软件。
穿墙阅读数字时代? 请发电邮(最好用Gmail)到: chinadigitaltimes+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CDT aggregator 02 Jul, 2011

[中国数字时代] 才建成的胶州湾跨海大桥,坐等奇迹

Thank you for using rssforward.com! This service has been made possible by all our customers. In order to provide a sustainable, best of the breed RSS to Email experience, we've chosen to keep this as a paid subscription service. If you are satisfied with your free trial, please sign-up today. Subscriptions without a plan would soon be removed. Thank you!

才建成的胶州湾跨海大桥,坐等奇迹

时事周刊

f1440b3d7c9b1092b311c732 才建成的胶州湾跨海大桥,坐等奇迹

     

196b90d16d9d6b61a08bb764 才建成的胶州湾跨海大桥,坐等奇迹 

        时事周刊:从黄岛上桥往青岛方向走,走到能看到斜拉钢索的地方停车,因风大雾大我只看了约100米,大部份都这样!以下照片全由本人下午在号称"世界第一"的"青岛胶州湾跨海大桥"上所拍!本人不是工程师,看不懂能屹立百年的大桥用的啥工艺!求解?(来源:@盐-很甜)

类别:转贴 查看评论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

© CDT aggregator for 中国数字时代, 2011. | Permalink | No comment | Add to del.icio.us
Post tags: , , ,
获取最新TOR网桥,请电邮 fanqiangyakexi1@gmail.com 点击这里下载翻墙软件。
穿墙阅读数字时代? 请发电邮(最好用Gmail)到: chinadigitaltimes+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CDT aggregator 02 Jul, 2011

[中国数字时代] 中国的独生子女把肥胖推向新高度

Thank you for using rssforward.com! This service has been made possible by all our customers. In order to provide a sustainable, best of the breed RSS to Email experience, we've chosen to keep this as a paid subscription service. If you are satisfied with your free trial, please sign-up today. Subscriptions without a plan would soon be removed. Thank you!

art 353 yuncheng 200x0 758012 中国的独生子女把肥胖推向新高度

原文标题和链接:China’s spoilt generation takes obesity to new level

来源:悉尼晨锋报(根据 Malcolm Moore 发表在《每日电讯报》上的文章改写)

发表日期;2011年6月25日

左图:十几年来,肥胖症已经大肆流行。

根据一份报告,中国的独生子女不仅是”被宠溺的一代”,而且正在飞速成为”肥胖的一代”,与他们的同样也在飞快增重的父母们一起,中国的肥胖症人数增加速度仅次于墨西哥,已经排名全球第二位。

交通大学不久前对上海小学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在过去十年中,肥胖症发病率增加了25%。小学学生中有13%的人体重超标,其中将近一半人有肥胖症。

中国官员认为造成这一问题的罪魁祸首是中国盲目接受西方文化、多如牛毛的快餐店以及父母们几乎都无一例外地用食物来表达对独生子女的宠爱之情。

“这些孩子的饮食很不健康,坐多动少,对体育运动几乎一无所知。”作者保罗法兰西在《肥胖中国》一书中对正在出现变化的中国饮食习惯作了这样的观察。

“除了2型糖尿病是一个大问题外,牙医也反映他们已经开始为年仅12岁的儿童拔第二颗牙齿了。”

西方文化的感染力在中国到处可见,不久前在北京举办的第一届”吃热狗比赛”就是最好的例子。来自香港的Chris Lam夺得了冠军。这位32岁的参赛者在10分钟内吞下了16个热狗。

大学的报告研究显示,上海小学生中大约有18%的人体重超过标准,在这一点上,已经与美国平起平坐。

与英国相比,中国还落后很多。英国的小学毕业生中有将近三分之一的儿童超重。肥胖症也许是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和繁荣带来的副作用。

2005年的肥胖症人数是1800万,去年则达到了1亿,几乎占了人口总数的8%。与此同时,有5亿中国人体重超标,为人口总数的39%。

当然,中国目前还远远落在美国之后。美国有74%的成年人体重超标,而英国在2009年的比例是61%。根据澳大利亚2007-08年度国民健康调查的结果,该国61.4%的成年人体重超标或患有肥胖症。

“中国人现在不把食物当一回事儿。他们上餐馆时习惯大手大脚地点菜,有时候根本碰都不碰就走人了。他们就想显示自己有这个能力。”法兰西表示。

就拿”吃热狗比赛”来说吧,这是一场”饕餮庆典”,代表了中国人不需要再为是否有足够的食物而担忧了。

就在半个世纪前,毛主席领导下的中国经历了一场史无前例的饥荒,造成了3000万人死亡。

如果您的iPad可以翻墙,请点击这里即可看到最新译文;如果您的iPhone可以翻墙,请点击这里并加入书签;如果您的电脑可以翻墙,请到这里的左栏参加我们的一个小调查5425822223623422432 7966148952327646471?l=yyyyiiii.blogspot 中国的独生子女把肥胖推向新高度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

© admin for 中国数字时代, 2011. | Permalink | No comment | Add to del.icio.us
Post tags: ,
获取最新TOR网桥,请电邮 fanqiangyakexi1@gmail.com 点击这里下载翻墙软件。
穿墙阅读数字时代? 请发电邮(最好用Gmail)到: chinadigitaltimes+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CDT aggregator 02 Jul, 2011

[中国数字时代] 审计署:上海世博会审计结果将在下半年公布

Thank you for using rssforward.com! This service has been made possible by all our customers. In order to provide a sustainable, best of the breed RSS to Email experience, we've chosen to keep this as a paid subscription service. If you are satisfied with your free trial, please sign-up today. Subscriptions without a plan would soon be removed. Thank you!

上海世博会现场审计工作已经结束,正在进行汇总工作
[阅读全文]
[财经网]
mf 审计署:上海世博会审计结果将在下半年公布

emailthis2 审计署:上海世博会审计结果将在下半年公布 bookmark 审计署:上海世博会审计结果将在下半年公布

a2 审计署:上海世博会审计结果将在下半年公布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

© CDT aggregator for 中国数字时代, 2011. | Permalink | No comment | Add to del.icio.us
Post tags: , ,
获取最新TOR网桥,请电邮 fanqiangyakexi1@gmail.com 点击这里下载翻墙软件。
穿墙阅读数字时代? 请发电邮(最好用Gmail)到: chinadigitaltimes+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CDT aggregator 02 Jul, 2011

[中国数字时代] 在一起,因为爱情还是出于便利?

Thank you for using rssforward.com! This service has been made possible by all our customers. In order to provide a sustainable, best of the breed RSS to Email experience, we've chosen to keep this as a paid subscription service. If you are satisfied with your free trial, please sign-up today. Subscriptions without a plan would soon be removed. Thank you!

pennyar43nf 300x208 在一起,因为爱情还是出于便利?《生活大爆炸》中,即使Penny已经和Leonard分手许久,可回想起他们曾经上过床,依然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然而当有一天Penny竟和Raj一起醒来,我们才意识到,其实当初Penny和Leonard在一起也不算什么,他们之间的爱情,可能只是因为住得近而已。

是的,爱情也许并不是一把钥匙配一把锁,也不像相亲节目那样表现为一场外貌、财产和才艺的较量。有时候,两个人走到一起只是因为距离比较近。

相近,所以相亲

心理距离常常被物理距离所牵制,几乎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同桌的你"或"睡在我上铺的兄弟",而在一个屋檐下生活同样长时间的教室另一个角落或者哪怕只相隔几排的同学,你还记得他们的名字吗?马里兰大学心理系的马蒂·瑟高(Mady W. Segal)教授发现这并不是你一个人的问题,人们和自己附近的人成为朋友的概率比远距离的人的确大很多。

和隔壁成为朋友的概率为41%,隔一个房间为22%,隔两个房间16%,三个房间10%,这是心理学家费斯汀格等人对麻省理工学院(MIT)宿舍调查的结果。这个由己及人逐渐递减的"心理地形图"伴随着我们从校园一路来到办公室。

回忆一下自己的朋友们,他们是同学、同事、同乡……没有这些物理上的"同"你们还会成为朋友吗?又有多少朋友因为空间距离的拉大,而逐渐疏远?只要住在隔壁,哪怕你们一个喜欢向左走一个喜欢……坐电梯,都更可能相遇。

缘分,不过距离

中国人喜欢把这种"巧合"叫做"缘分",认为它可遇不可求。可这不是科学的态度,德国莱比锡大学米加·巴克(Mitja D. Back) 教授等人偏要 DIY 出一些缘分来。

他们让刚入学的新生按照惯例一排排轮流进行自我介绍,其实巴克已经将这些新生随机排列并记录下了所有人的位置。正是这一次完全随机的排列影响新生们在自我介绍之后对彼此喜爱程度的评分——相邻的人彼此打分更高——甚至他们大学期间的友谊。这个随机产生的好感似乎占据了同学们的心,以至于难以接纳他人,因为一年之后,这些相邻或并排的同学之间的友谊仍然比和其他人更深厚。

"人以群分"固然在理,但有时人们不是因为相似所以在一起,而是因为距离近所以互相模仿,所谓"近X者X"。瑟高对美国44个州警校学员间友谊的研究也发现,人们彼此间的相似性对友谊的作用还没有物理距离的影响强烈。

便利,也是爱情

big bang theory cast 300x225 在一起,因为爱情还是出于便利?
回到那个令人纠结的爱情故事,即使Leonard跟Penny像是来自两个星球,但至少 Leonard 可以随叫随到,搬个床垫,借个浴室更是不在话下。Raj虽然没住对门,但也算经常在Penny眼前出现,曝光度高,赢得了好感。再加上"懂得倾听"的美德,能让Penny一时脑热也不足为奇了。

感情虽然不能以物质来衡量,但是每个人都会在心里悄悄计算付出和回报。距离是有成本的,比起"想象的空间"这么单一的回报,时间、沟通等等成本是大多数人难以承受的。动物园里,住在一起的白琵鹭和白鹮都能培养出感情,更别说人类,古有大明湖畔夏雨荷,今有知青下乡欠孽债,是爱情还是便利,谁说得清。

警告: 物理距离接近,可以增强正面感情,也可以增强负面感情。请谨慎使用。

补充案例

MV中斯威夫特扮演的邻家女孩儿能够成功从美女手中锹到男主角,物理距离的优势是不可忽视的。她能陪着他,倾听他的心声,观察他的一举一动,给予及时的回应。

参考文献

  • Back, M. D., Schumkle, S. C., & Egloff, B. (2008). Becoming Friends by Chance.Psychological Science, 19(5), 437.
  • Festinger, L. Schachter, S. and Back, K. W. (1950) Social Pressures in Informal Groups: A Study of Human Factors in Housing, New York: Harper
  • Latané, B., Liu, J. H., Nowak, A., Bonevento, M., & Zheng, L. (1995). Distance Matters: Physical Space and Social Impact. Pers Soc Psychol Bull,21(8), 795-805.
  • Segal, M. W. (1974). Alphabet and attraction: An unobtrusive measure of the effect of propinquity in a field setting.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30(5), 654-657.
  • 布雷姆, 劳伦., 米勒, 罗兰., 伯尔曼, 丹尼尔., & 坎贝尔, 苏珊. (2005). 吸引. 亲密关系 (pp. 64-65). 北京: 人民邮电出版社.

本文已发表于 果壳网 心事鉴定组在一起,因为爱情还是出于便利?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

© CDT aggregator for 中国数字时代, 2011. | Permalink | No comment | Add to del.icio.us
Post tags: , , , , , , , ,
获取最新TOR网桥,请电邮 fanqiangyakexi1@gmail.com 点击这里下载翻墙软件。
穿墙阅读数字时代? 请发电邮(最好用Gmail)到: chinadigitaltimes+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CDT aggregator 02 Jul, 2011

[中国数字时代] 新浪微博:向左走还是向右走

Thank you for using rssforward.com! This service has been made possible by all our customers. In order to provide a sustainable, best of the breed RSS to Email experience, we've chosen to keep this as a paid subscription service. If you are satisfied with your free trial, please sign-up today. Subscriptions without a plan would soon be removed. Thank you!

是做中国的Twitter,还是要做中国Facebook? 新浪的难题不在于与竞争对手腾讯厮杀,更在于如何从门户网站向平台公司的转型中杀出一条血路。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

© infzm for 中国数字时代, 2011. | Permalink | No comment | Add to del.icio.us
Post tags: , ,
获取最新TOR网桥,请电邮 fanqiangyakexi1@gmail.com 点击这里下载翻墙软件。
穿墙阅读数字时代? 请发电邮(最好用Gmail)到: chinadigitaltimes+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CDT aggregator 02 Jul, 2011

[中国数字时代] 发给“国军”老兵的三千元补助金

Thank you for using rssforward.com! This service has been made possible by all our customers. In order to provide a sustainable, best of the breed RSS to Email experience, we've chosen to keep this as a paid subscription service. If you are satisfied with your free trial, please sign-up today. Subscriptions without a plan would soon be removed. Thank you!

"其他的补助我不要,但是这笔钱我要!"湖南资兴市黄埔军校同学会会长、"国军"老兵何前贡说。他有退休金,但他特别看重这张3000元的存折。"它是国家对你的认可和尊重。"

资兴市统战部对此出力甚多。副部长黄士荣说,"我们对原国民党人士的态度和做法,台湾一直很关注。"

何前贡面见资兴市政协主席郑艾萍,希望能为"国军"抗日老兵争取与抗美援朝或抗美援越老兵同等的补助标准。"我还希望全国都能这样做,所有抗战老兵都能得到同等待遇。"

"国军"老兵王飞黄在他的土坯房前行军礼。胸前的纪念章为黄埔同学会和关爱老兵志愿者所制。 (何孝刚/图)

一张3000元的存折,这半年来,成为湖南资兴市93岁的郑子煊老人的心爱之物。他时不时拿出来看,就是不舍得用。

这不是一般的3000元钱。2010年9月,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5周年,中央财政拨出专款,向全国12.3万在乡抗日老战士发放一次性生活补助金,每人3000元。而郑子煊老人是参加抗日的原国民党政府军队老兵。

2011年春节后的第一个工作日,资兴市10位参加过抗战的"国军"老兵,在家里第一次迎来了中共资兴市委统战部部长、民政局局长等当地"高级别"共产党官员。

在湖南省资兴市,包括10名"国军"老兵在内,共有24人获得这一补助金。南方周末记者采访证实,湖南邵阳市新宁县也为当地的"国军"老兵争取到了这笔补助。

他们是幸运者。在南方周末记者的了解范围中,全国各地仍然在世的"国军"老兵,极少能得到这笔补助。

"其他的补助我不要,但是这笔钱我要!"资兴市黄埔军校同学会会长、"国军"老兵何前贡说。他有退休金,但他特别看重这张3000元的存折。"它是国家对你的认可和尊重。"

但有人遗憾错过。发放补助金的当天上午,94岁的"国军"老兵王法佑的儿子来电说,他父亲刚刚过世了。老人独居在一个廉租房里,上厕所时摔倒而酿成意外。

"中央出来的政策要尽快尽早,要让生存的老兵享受一下。等到最后,政策再好,也就剩一两个人了。"负责此事的资兴市民政局工会主席李天亮说。

在抗战中,正面战场抗战的国民政府军队伤亡达321万人。今天健在的"国军"老兵并不多。"关爱老兵网"负责人李明晖认为,四五千甚至两三万人都有可能。

重新佩戴纪念章拍照,郑子煊非常激动,他的抗战胜利纪念章在"文革"时东躲西藏,最后放在灶灰底下烧掉了。 (何孝刚/图)

只要参加抗日就行了

是否参加国共内战,这些细节没有被纠缠。

2010年9月3日,当民政部的消息公布后,大多数地方民政部门在政策执行中,只负责"共产党老兵"。曾传出云南腾冲县、昌宁县向"国军"老兵发放3000元补助金,但是当地统战部都予以否认。

在资兴,官方与民间的力量,共同促成此事。

2010年9月18日,长期关注国民党老兵的民间志愿者何孝刚召集了6位"国军"老兵,参加"不忘国耻,牢记历史"座谈会。一个参会老兵看起来像"叫花子"——一身发臭的破衣服,两只不搭的棉鞋露出脚趾头,还戴着一副十几块钱的红色塑料眼镜。他叫王飞黄,黄埔军校17期学生,曾参加远征军和雪峰山会战。"国军"老兵王飞黄的晚年窘境,不仅触动了何孝刚,也触动了参会的统战部副部长黄士荣。会后,黄士荣在门口碰见原资兴市民政局局长,获知中央财政为抗日老战士发放3000元补助金的消息。

黄士荣给民政局打电话沟通此事,希望将补助金发放范围涵盖"国军"抗日老战士。

对于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新四军等老战士,民政部门存有相关档案材料,只要依名单下发即可,而对于"国军"老兵,则需进行身份审核。

但对于这些"国军"老兵来说,能够证明他们身份的证件、徽章、档案,大多在"文革"中已销毁殆尽。何孝刚带着86岁的资兴黄埔军校同学会会长何前贡,走遍资兴市各个角落,终于把证明材料凑齐。

何前贡笑着说,自己的"历史反革命"档案终于派上用场。不过,仅存的这点材料只能证明他的国民党军队背景,无法证明其参加过抗日。

经过沟通,审核标准最终大大放宽——只要老兵们的自述与历史能吻合即可。最终,资兴市10名当时仍在世的"国军"抗战老兵,全部通过审核,获得了与14位"共军"老兵一样的3000元补助金。

资兴市民政局工会主席李天亮说,"只要参加过抗日的就行了。"一位民政局官员说,以前的印象是"共产党领导八路军和新四军在打日本",近几年他在新闻和电视剧中看到越来越多关于国民党在正面战场抗战的作为,"应从对国家民族贡献的角度去评价他们。"

10名获得3000元补助金的"国军"老兵中,有2名不是黄埔学生。老兵们除了参加抗日之外,有的人也参加了国共内战。但是这些细节,都没有被纠缠。"内战这一块我们没有去了解。"黄士荣认为,国共内战是"兄弟间的事","当兵的只是听从指挥",而"不管有多大的分歧,事实是,两兄弟团结起来才把日本人赶走"。

统战部对此出力甚多——黄埔系一直是重要统战对象,统战主题已从共同抗日转到国家统一。黄士荣说,今年有二十多名资兴籍台湾人回乡访问,听说政府准备重修国民党抗日将领程子楷故居及书院,表示全力支持。"我们对原国民党人士的态度和做法,台湾一直很关注。"

链接优抚政策释疑

"优抚",包含优待与抚恤。

抚恤主要针对两类人群,一是烈属,二是伤残军人。

对"国军"抚恤政策曾有些波折,在人民网法律法规库可找到一份陕西省民政厅与原内务部(后为民政部)的请示与批示,大意如下:

对于伤残军人,原内务部1951年4月发文,认为确系对日作战受伤致残的国民党军队指战员,与蒋匪军断绝关系无反人民罪,可换新证,以革命残废人员予以抚恤。

1958年3月,原内务部给陕西省民政厅的批复又说明对"国军"抗日烈属的态度,指出参加辛亥革命的烈士可称烈士,但不再发给家属一次抚恤,"至于国民党抗日阵亡官兵也不需要和不应该由我们再去抚恤"。

优抚政策释疑

照此批复,陕西省对国民党抗日伤亡的官兵,再未办理抚恤手续。

1983年,民政部下发对辛亥革命、北伐战争、抗日战争中牺牲的国民党和其他爱国人士追认为革命烈士问题的通知。具体文件内容一直未见公开。

当时,陕西省一些地方原国民党抗日致残人员又要求落实政策,该省民政厅在请示中建议按1951年的文件办,民政部1984年4月批复说,本人主动提出申请并有可靠证明的,可按相关规定办理,强调"对上述问题不宜进行全面清理",以上意见"内部掌握,对外不作宣传"。

而优待的范围则比较广,从现役军人、伤残军人、复员军人、烈属都包括在内。但《军人优待抚恤条例》针对的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规定复员军人生活困难,地方民政部门可给予定期定量补助。对抗日"国军",则找不到具体政策。

上世纪80年代之后,因应对原国民党军政人员的统战要求,一些地方民政部门开始给黄埔老兵等群体发放生活补助,给特困的人员从低保、救济等方面予以解决。此次资兴市等个别地方为老兵发放的3000元,是民政局的社会救助股而不是抚恤优待股发放的。

整理:南方周末记者 苏永通

(资料来源:人民网)

再不做,就晚了!

是"生活补助",而非"优抚"。

春节过后的第一天,统战部、民政局的官员们就带着3000元存折下乡了。

"这些人年纪大了,身体也不行。"民政局工会主席李天亮说,"今天有这么多人,可能明年就少了。"在上世纪80年代,资兴市黄埔同学会共有80多人,目前仅余8人在世。

当官员们到达"国军"老兵王飞黄家里时,无人不被震惊。这是在资兴市郊一处大院后方的一座土坯房,紧邻一条水沟,门口仅能容一人穿行,苔藓已逼近门槛,屋子里白天漆黑一片,到处堆着捡来的破烂。

李天亮主动联系市住建局,请求为老人解决一套廉租房。在官员们的努力下,老人被排到了第一批,他的孙子被安排去看房,后因对楼层户型不甚满意,又调整到第二批。

《我认识的鬼子兵》作者方军说,台湾抗战老兵有"终生俸",最少每个月6万台币,作为战败方的日本给二战老兵发放天皇的"恩给",相当于日本普通工人工资的1/3。中国人熟悉的来华谢罪老兵东史郎,每个月领取21万日元"恩给"。

而在中国大陆,参加抗战的"国军"老兵,命运因国共内战而改变。1949年,国民党政权败退台湾,许多曾参加抗日战争的部队或被歼灭,或兵败被俘,或起义投诚。

投诚起义人员与解放军类似,复员后可领取固定补贴。资兴市民政局优抚股一位廖姓主任告诉南方周末记者,起义投诚人员的补贴一度高于解放军,但后来未再上调。不过他们同时有起义证和军人复员证,也可以申请解放军的待遇。至于其他"国军"抗战老兵,则难以得到政府补助。

在后来的"文革"等政治运动中,那些投诚起义的"国军"也纷纷被打倒。

何前贡没有参加起义,他后来开始获得政府补助,源于其黄埔学生身份。1984年,黄埔军校同学会成立,首任会长是黄埔一期学生徐向前元帅。资兴市民政局官员说,上世纪80年代,当地曾针对黄埔军校官兵等特殊群体发放每月15元的生活补助。

何前贡翻出的另一张存折显示,资兴市黄埔老军人自2008年1月起,每人每月补助30元,"平均一天一块钱"。而1954年之前参军的解放军退伍军人,一个月生活补助是635元。

3000元和30元,在民政部门都是"生活补助"而非"优抚"。廖主任说,目前抚恤的对象主要是烈属和伤残军人,对年老的军人特别是原"国军"老兵,缺乏相关政策。他们试图从低保、救助等方面,优先考虑他们。

何前贡见到资兴市政协主席郑艾萍,希望能为"国军"抗日老兵争取与抗美援朝或抗美援越老兵同等的补助标准。6月27日,资兴市政协提案部门还约请他商谈相关提案事宜。"我还希望全国都能这样做,所有抗战老兵都能得到同等待遇。"

走出恐惧,拾回荣光

许多人对自己的历史顾虑重重。

因为国共内战和政治运动,几十年来,"国军"老兵们遭受到诸多磨难。"我爸爸经常埋怨爷爷对这个家庭从未有过什么贡献。"王飞黄的孙子阮夸练说。他的爷爷一辈子摆摊,他的父亲一辈子摆摊,他依然还在摆摊。

因为"文革"中挨斗,家在邵阳县的王飞黄逃到了资兴,并改名叫"王飞晃"。几十年来,王飞黄一直以"黑户"生存,直到2004年才在资兴落户。这还是何前贡跑了半年为他跑下来的。

何孝刚说,志愿者们去探访这些老兵,发现许多人都对自己的历史顾虑重重,反复做工作,才开口说起抗日经历。一些子女,也是第一次知道自己的父亲参加过那场惨烈的战争。

王飞黄参加过雪峰山会战。"我功劳可大了",他突然提高了声调。他主动脱下衣服,让南方周末记者看他左臂肩胛骨隆起巨大的肉坨。老人挥着拳头说,这是在与日军的肉搏中,被敌人的枪托砸伤的。

何前贡参加了常德会战、雪峰山会战。谈起自己的部队,他充满自豪——他所在的74师是"国军王牌中的王牌",臂章是"虎贲",全副美式装备。最让何前贡骄傲的是,他在换防的战壕中俘获过两个鬼子,"抓到活的就是立功"。

参加过远征军的郑子煊也曾负伤,在缅甸于班战役中被弹片击中,被飞机送回后方医院。这在"文革"中成为罪状,他被造反派称作"国民党伪军官",理由是:"一个普通士兵凭啥坐飞机?"

郑子煊回忆,他在孙立人将军当团长时就追随其部队,到达印度后,中国军人把身上的衣服装备全部扔掉,冲澡消毒后,换上英军的装备,连战法都要重新学习,老人还会蹦出几个简单的英文单词。

后半辈子一直在做建筑工的郑子煊,仍然忘记不了1945年8月在广州参加日军投降仪式,他走在队伍最前头,胸前挂着红绶带,昂首进城,老百姓夹道欢迎:"国军来啦!"

有的老兵的回忆中,则只有失败与屈辱。李灵华是在52军25师高炮连,专门打日军飞机。在湖北石首,全师遭日军3个师1个纵队围剿,死伤大半。他告诉南方周末记者,战友们有的跳江,有的被俘,他自己跳上一个木筏子上,捡回一条命。他后来通过当伪乡长的同学拿到难民证,才得以穿过沦陷区回到资兴老家,当起小学教师。

94岁的"国军"老兵陈型华,参加过徐州会战、南昌会战、衡阳会战。他在福建作战时信仰基督教。"文革"中,因为一本圣经,他被抄了家。改革开放后,他创办了资兴市香花乡鹿桥村的福音堂。

陈型华本来可能去台湾,但是没去。志愿者何孝刚问起,老人说:"没去,因为怕老婆跟人跑了。"至今老两口仍生活在一起。

2005年8月15日,中国隆重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国家向所有健在的抗战老战士、老同志及抗日将领或其遗属颁发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章。奖章发行60万枚。

南方周末记者采访了解到,资兴在世的这些国民党老兵,没有人拿到纪念章。另据抗战史学家方军介绍,1937年参加抗日的"国军"老兵、广州市财政局退休官员张润进,在该市纪念大会上领到纪念章。第二天,相关单位找到他要回了纪念章,理由是他虽参与抗日,但当时是在国民政府军队,不在八路军、新四军。张润进是1949年才起义成为解放军的。

礼拜日,陈型华总是第一个到教堂,他是这里的第一个基督教徒,和教堂的创办人。 (何孝刚/图)

民间志愿者的努力

一位老兵把纪念章别在内衣里。

活跃在全国各地的民间志愿者们,一直在关注着日益缩小的国民党抗战老兵群体。

2004年,北京的一位白领建立"互助抗战老兵论坛",2008年,网名为"深圳胖哥"的李明晖建立"关爱抗战老兵网",这两个论坛成为国内关爱老兵志愿者的最主要聚集地。志愿者们开始四处找寻曾经参加抗战的"国军"老兵,并向他们提供帮助。

2010年,志愿者王海宁设计制作出两种版本的"抗战65周年"纪念章。每个被新发现的老兵,都会被赠送志愿者制作的纪念章。

一年之后,当王海宁看到一位老兵仍把纪念章别在内衣里,更相信"精神支持重于物质资助"。他说,当时志愿者中也有不同意见,认为徽章浪费钱,但这位曾经参军的设计师认为,对于军人而言,没有什么比荣誉更重要。

除了何前贡之外,南方周末记者走访的几位九十多岁的老人,都认为他们胸前闪闪的奖章是"党和政府的奖励"。

身为资兴义工活跃分子的何孝刚,2010年4月经一位朋友介绍,加入关爱老兵的行列,他也成为两个论坛湖南版的版主。他的任务一是继续寻找老兵,调查核实,二是将善款送到老兵手中。

何孝刚与郴州市各个区县(市)统战部门联系,多数予以支持,但也有个别地方统战部问:谁批准你做这个事的?但幸运的是,郴州市统战部亦对他表示支持。

志愿者们还策划各种活动,以了结老兵们"最后的心愿"。

2011年清明节,何孝刚策划实施了"郴州老兵重返常德衡阳老战场活动"。何前贡、陈修义、黄爱民三位老人在志愿者们扶持下,登上百级台阶,第一次进入南岳忠烈祠,祭扫战友英魂。

老兵们的最后一站,是去常德乾明寺,里面住着"常德会战"幸存者、国军老兵吴淞。1959年11月,他被以历史反革命罪判处无期徒刑,1982年出狱时已60岁。1998年,他选择常德乾明寺出家,与长眠在附近的战友为伴,为他们念经超度。老兵陈修义的儿子见到吴淞后,紧握老人双手,跪地痛哭。

李明晖正在筹拍一部关于这些老兵的纪录片。他已为这一纪录片构思了一个有些黯淡的片尾:一支"风中之烛",摇曳着,最后熄灭。

这些老人的年纪都太大了。何孝刚多次探访王飞黄、陈型华、李灵华等老人,给他们送去志愿者认捐的钱,但老人们甚至都记不住他们。李灵华接过志愿者的现金,连声说:"感谢政府的关心!"旁边的乡干部纠正说"这是社会的关心",老人继续重复:"感谢政府!"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

© infzm for 中国数字时代, 2011. | Permalink | No comment | Add to del.icio.us
Post tags: ,
获取最新TOR网桥,请电邮 fanqiangyakexi1@gmail.com 点击这里下载翻墙软件。
穿墙阅读数字时代? 请发电邮(最好用Gmail)到: chinadigitaltimes+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CDT aggregator 01 Jul, 2011